敦煌诗歌

敦煌诗歌 : 存见于敦煌遗书中诗歌作品的总称。除录自《诗经》、《文选》、《玉台新咏》的写本诗歌以外,大都由隋唐五代人创作。其中部分诗歌写卷具有总集性质,例如伯3771等写卷的《珠英学士集》、斯2295等写卷的《心海集》、载于二十三种写本的三种《王梵志诗》、伯2552等写卷的“唐人选唐诗”、伯2555写卷的“敦煌唐人陷蕃诗”;部分具有别集性质,例如《李峤杂咏注》、《高適诗集》、《白香山诗集》、《东皋子集》、刘邺《甘棠集》、《涉道诗》等。这些诗集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料学的价值,既可补通行唐诗之阙,又展示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此外还反映了诗集编选者的独特的文学思想。某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者群特色和体裁的多样性。陷蕃诗以边塞纪行的形式,深刻反映了河陇地区在战争阴影笼罩下的悲凉和荒芜;《白雀歌》、《龙泉神剑歌》再现了金山国开国时的历史;《敦煌廿咏》展示了敦煌风物的粗犷景观;僧侣篇什和民间诗歌则以歌诀体、谒赞体、九相观诗体、重句联章、定格联章等体裁,或在宗教的名义下揭示人生哲理,或讲述历史、介绍时令,表现了俗文学的特殊风格。由教化功能、知识功能所要求的白话形式和组诗形式,由娱乐功能而产生的谑谐风格和故事性、表演性,是敦煌诗歌的显著特征。

为您推荐

讲经文

讲经文 : 敦煌文学文体名。指俗讲活动所用的底本。一般包括经文、散文说解、韵文说解、押座文四部分。前三部分反复联缀,散韵相间,构成讲经文的主体;押座文用于俗讲开讲前和终场时的吟唱,故经常独立成篇,或写..

敦煌曲子辞

敦煌曲子辞 : 敦煌文学文体名。载于敦煌写本、按隋唐燕乐曲调谱写的作品。由于受器乐曲的节制,配合确定的曲调,故有节奏鲜明、辞式稳定的特点,是南北朝以来中外音乐相融合的产物。现存敦煌曲子辞约一千首,包括..

王梵志诗

王梵志诗 : 诗总集。编者不详。既包括隋至初唐诗僧王梵志的作品,又包括唐宋间许多具有宗教倾向的白话诗人的创作。故也是唐代的白话诗流派名。今存王梵志诗共约三百九十首,大致分为四集:(一)三卷本《王梵志诗..

儿郎伟

俗赋

俗赋 : 敦煌文学文体名。敦煌写本中所保存的民间赋体作品。由于它采用韵诵方式在歌场表演,故具有口语化、故事化、以对话展开情节、用诙谐语作夸张描写、句式散漫、叶韵宽泛的特点。其代表作品有《丑妇赋》、..

唱词文

唱词文 : 敦煌文学术语。指一种以清唱为主的讲唱故事的伎艺。同俗讲、转变相区别,其特点是脱离佛经和变相而作单纯的故事讲唱。流行于唐五代。《季布骂阵词文》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

转变

转变 : 敦煌文学术语。指说唱变文的表演形式。流行于唐五代。其特征为配合图画表演,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通过转变固定的图像来表现故事情节,故名。《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引《谭宾录》云:“于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