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郎伟

儿郎伟 : 全称“儿郎伟驱傩”,又名“儿郎卫”、“驱傩文”。敦煌文学文体名。在唐代主要指配合腊月驱傩仪式而演唱的民间歌辞。以六言为主体。因驱傩除疫需祈请“伟郎儿”(即“阿郎”、“钟馗大郎”),故名。儿郎伟驱傩仪式源于先秦傩祭,保留了方相氏驱鬼的方式:主角伟郎儿妆扮成神兽形象的钟馗,身着特制的豹皮服,“熊罴爪硬,钢头银额”。《儿郎伟》即伟郎儿驱傩时的唱辞。其辞亦用于新房上梁、婚娶障车仪式。儿郎伟是敦煌文学的一个重要品种,其作品见载于伯3302、伯4976、伯3468、伯3270、伯3552、伯4011、伯4055、伯3856、伯3702、伯2552、斯2055、斯6207等写本,分别以《儿郎伟》、《除夕钟馗驱傩文》、《上梁文》等为名。其内容包括祝福家庭兴旺、歌唱生产发展、颂扬战斗胜利、庆贺国泰民安等方面。其体裁特点为双句末字押韵,一韵到底;开头格式固定,说明驱傩主题;结尾合唱;除六言外,也使用三言、四言、七言之体。儿郎伟对敦煌俗文学的各个品种都有影响,同时代如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一○所载的《障车文》、后世如清释澹归《偏行堂集》卷八所载三篇寺庙殿堂上梁文,均亦受其影响。

为您推荐

王梵志诗

王梵志诗 : 诗总集。编者不详。既包括隋至初唐诗僧王梵志的作品,又包括唐宋间许多具有宗教倾向的白话诗人的创作。故也是唐代的白话诗流派名。今存王梵志诗共约三百九十首,大致分为四集:(一)三卷本《王梵志诗..

唱词文

唱词文 : 敦煌文学术语。指一种以清唱为主的讲唱故事的伎艺。同俗讲、转变相区别,其特点是脱离佛经和变相而作单纯的故事讲唱。流行于唐五代。《季布骂阵词文》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

转变

转变 : 敦煌文学术语。指说唱变文的表演形式。流行于唐五代。其特征为配合图画表演,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通过转变固定的图像来表现故事情节,故名。《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引《谭宾录》云:“于要路..

俗讲

孟姜女捣练子

孟姜女捣练子 : 敦煌曲子辞篇名。作者不详。今存两组。一组载于伯2809、伯3911、伯3319等敦煌写本,共四首,一本原题“孟姜女捣练子平”,《敦煌歌辞总编》校为《捣练子·孟姜女》;另一组载于伯3718号敦煌写本,..

九相观诗

九相观诗 : 又名“九想观诗”。敦煌组诗名。作者不详。得名于佛教用语,意为从人的九种形相而得出九种观想。今存九相观诗三种。其一载于斯6631号敦煌写本,共九首,每首五言十二句,在“婴孩相”、“童子相”、“..

秦妇吟

秦妇吟 : 敦煌诗篇名。五代前蜀韦庄作。载于斯5476、斯692、斯5477、斯5834、伯2700、伯3381、伯3780、伯3953、伯3910等十种敦煌写本,在唐代曾广泛流传。此诗作于唐中和三年(883)韦庄因应举而留居长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