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讲

俗讲 : 敦煌文学术语。为盛行于隋唐五代的一种讲唱形式。由僧侣、道士讲唱,听众为世俗人,故称为“俗讲”,以区别于“经讲”。俗讲专名始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利弗角而转膝。元和末俗讲僧文淑装之,笔迹尽矣。”其制度源于六朝的唱导,其题材为宗教经典和宗教故事,其表演手段则混合了佛教的转读、赞呗和民间的歌曲。据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伯3849号敦煌写本,俗讲包括颂梵呗、唱释经题、谈经、说押座、唱经文、解说经文、论议等项目。主要表演于寺院,同时也用于宫廷、戏场中的法事活动。现存的敦煌讲经文、押座文,都是俗讲的表演底本。

为您推荐

王梵志诗

王梵志诗 : 诗总集。编者不详。既包括隋至初唐诗僧王梵志的作品,又包括唐宋间许多具有宗教倾向的白话诗人的创作。故也是唐代的白话诗流派名。今存王梵志诗共约三百九十首,大致分为四集:(一)三卷本《王梵志诗..

唱词文

唱词文 : 敦煌文学术语。指一种以清唱为主的讲唱故事的伎艺。同俗讲、转变相区别,其特点是脱离佛经和变相而作单纯的故事讲唱。流行于唐五代。《季布骂阵词文》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

转变

转变 : 敦煌文学术语。指说唱变文的表演形式。流行于唐五代。其特征为配合图画表演,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通过转变固定的图像来表现故事情节,故名。《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引《谭宾录》云:“于要路..

孟姜女捣练子

九相观诗

九相观诗 : 又名“九想观诗”。敦煌组诗名。作者不详。得名于佛教用语,意为从人的九种形相而得出九种观想。今存九相观诗三种。其一载于斯6631号敦煌写本,共九首,每首五言十二句,在“婴孩相”、“童子相”、“..

秦妇吟

秦妇吟 : 敦煌诗篇名。五代前蜀韦庄作。载于斯5476、斯692、斯5477、斯5834、伯2700、伯3381、伯3780、伯3953、伯3910等十种敦煌写本,在唐代曾广泛流传。此诗作于唐中和三年(883)韦庄因应举而留居长安、洛阳..

敦煌唐人陷蕃诗

敦煌唐人陷蕃诗 : 敦煌诗总集。编者不详。原为残卷,无集名,载于伯2555号敦煌写本,七十二首。除《怀素师草书歌》署名为马云奇外,余皆佚名。从作品内容看,均为出使戎地、成为吐蕃俘虏的敦煌籍汉人所作。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