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话本

敦煌话本 : 敦煌文学文体名。保存在敦煌写本中的供说话所用的文学底本。“话本”一名多见于宋以后,隋唐时期称之为“话”。如隋侯白《启颜录》:“侯秀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自注:“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敦煌写本斯2144号所载佚名作品(今拟题《韩擒虎话本》)篇末题“画本既终,并无抄略”,“画”为“话”之讹。它表明唐代话本也曾配合图画而用于讲唱。敦煌话本是宋代话本的先导。它区别于变文、词文、讲经文等讲唱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以散说为主,韵文较少见,且用于故事发展的紧要处;口语化程度更强;主要采用世俗题材。这些特征为宋元话本所继承。敦煌写本所载话本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叶净能诗》、《秋胡》、《黄仕强传》、《祗园因由记》、《伍子胥》等。

为您推荐

王梵志诗

王梵志诗 : 诗总集。编者不详。既包括隋至初唐诗僧王梵志的作品,又包括唐宋间许多具有宗教倾向的白话诗人的创作。故也是唐代的白话诗流派名。今存王梵志诗共约三百九十首,大致分为四集:(一)三卷本《王梵志诗..

儿郎伟

儿郎伟 : 全称“儿郎伟驱傩”,又名“儿郎卫”、“驱傩文”。敦煌文学文体名。在唐代主要指配合腊月驱傩仪式而演唱的民间歌辞。以六言为主体。因驱傩除疫需祈请“伟郎儿”(即“阿郎”、“钟馗大郎”),故名。儿..

俗赋

俗赋 : 敦煌文学文体名。敦煌写本中所保存的民间赋体作品。由于它采用韵诵方式在歌场表演,故具有口语化、故事化、以对话展开情节、用诙谐语作夸张描写、句式散漫、叶韵宽泛的特点。其代表作品有《丑妇赋》、..

唱词文

转变

转变 : 敦煌文学术语。指说唱变文的表演形式。流行于唐五代。其特征为配合图画表演,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通过转变固定的图像来表现故事情节,故名。《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引《谭宾录》云:“于要路..

俗讲

俗讲 : 敦煌文学术语。为盛行于隋唐五代的一种讲唱形式。由僧侣、道士讲唱,听众为世俗人,故称为“俗讲”,以区别于“经讲”。俗讲专名始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

解座文

解座文 : 敦煌文学文体名。押座文的组成部分。指俗讲终场时吟唱的韵文,作为结束讲经活动的致语。因常用佛教转读法吟唱,故又名“解座梵”。《广弘明集》卷一九梁陆云《御制般若经序》:“自开讲迄于解座,凡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