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① : 原文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②。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 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③,究竟俱属衍文; 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 《结构第一·立主脑》)
注释
①《闲情偶寄》,清代李渔的杂著。原名《闲情偶集》。共十六卷,分为《词曲》、《演习》、《居室》等八部,主要讲饮食、玩好、花木、居室、声音、词曲等。《词曲部》和《演习部》专讲戏曲创作和表演,谈了作者在戏曲艺术方面的心得,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词曲部》又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部分,最为精采。《词曲部》和《演习部》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集。②传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③关目,设置在剧中的重要情节。
译文
古人作一篇文章,一定有一篇文章的主脑。主脑不是别的,就是作者写作的本意。戏曲也是这样。一个剧本中,有很多人物,毕竟都属于陪伴: 追究作者本来的意思,只为一个主要人物而设置。就是在这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从始到终,有离,有合,有悲,有欢,这当中有很多情况和原因,有无数情节,毕竟都是次要的; 追究作者本来的意思,又只为一件主要事情而设置。这个主要人物和这件主要事情,就是作传奇的主脑。但必须是这个人物和这件事情,果然奇特,确实可以流传,然后去传它,就和传奇这个名目相称了,而被传的人物、事情和作者姓名,都可以千百年流传了。
原文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①。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②;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③。每编一折④,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结构第一·密针线》)
注释
①凑,合在一起。②针线,比喻作品各部分、各方面的联系。③破绽 (zhàn战) 漏洞。④折,戏曲结构的一个段落。
译文
编剧好象缝衣服,开始先把完整的布剪碎,然后又把剪碎的布做成衣服。剪碎容易,做成衣服困难。做成衣服的工夫,完全在于结构紧密; 有一部分偶然疏乎,全篇就会出现漏洞。每编一折,必须顾前面的几折,也要考虑到后面的几折。顾到前面,是为了与前面照映; 考虑到后面,以便埋好伏线。照映和埋伏,不只照映一个人,埋伏一件事,凡是这个剧中有名字的人物,有关联的事件,和在此以前和以后所说的话,每一样都要想到。宁可使想到的不用,不要使有用的东西被忽略。
原文
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①,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②。其余表忠表节与种种劝人为善之剧③,率同于此④。若谓古事皆实,则《西厢》、《琵琶》⑤推为曲中之祖,莺莺果嫁君瑞乎?蔡邕之饿莩其亲,五娘之干蛊其夫⑥,见于何书,果有实据乎?孟子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盖指《武成》而言也⑦,经史且然,矧杂剧乎?凡阅传奇而必考其事从何来,人居何地者,皆说梦之痴人,可以不答也。(《结构第一·审虚实》)
注释
①纪,通“记”。②纣 (zhòu宙) ,商代最后一个君主,也称帝辛,纣是他的谥号。他对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却又残酷无道。《论语·子张》: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好,不象传说那样严重,所以君子厌恶处于下流,那样世上的坏事都会加在他身上。③忠,忠于君主。节,贞节,坚守节操。④率(shuài帅) ,大抵。⑤《西厢》,《西厢记》。《琵琶》,《琵琶记》。⑥莩,通“殍 (piaǒ瞟)”,饿莩,饿死的人,这里作饿死解。干蛊 (gǔ古) 其夫,妻子担负丈夫抚养父母的责任。蔡邕进京考试,完全由赵五娘抚养公婆。⑦《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就不如不信《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只相信很少一部分。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最有仁德的人攻打最没有仁德的人,怎么能血流得漂起杵子来呢? 策,竹简。
译文
传奇写的不是事实,大半都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想劝人孝顺父母,就写孝子名扬天下,只要有一样行为可写就成,不一定要完全都是事实,凡属于孝顺父母所应有的事,全部拿来加在他身上。也好象纣的暴虐并没有那样严重,一旦他处于下流,世上的坏事就都会加在他身上。别的表彰忠君、贞节和各种劝人做好事的戏剧,大抵与此相同。如果说传奇中写的古代的事都是真实的,那么《西厢记》、《琵琶记》被推崇为最早的戏曲,崔莺莺真的嫁给了张君瑞吗?蔡邕的饿死父母,赵五娘的抚养公婆,记载在什么书上,果真有确实的依据吗?孟子说: “完全相信《尚书》,不如不相信《尚书》。”这是指《尚书》中的《武成》篇说的,经书、史书尚且这样,何况杂剧哩!凡是阅读传奇而一定要考查它写的事从哪里来,所写的人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凭妄想说胡话的呆子,可以不去回答他。
原文
宾白之学①,首务铿锵②。一句聱牙③,俾听者耳中生棘; 数言清亮,使观者倦处生神。世人但以“音韵”二字用之曲中,不知宾白之文,更宜调声协律。世人但知四六之句④,平间仄,仄间平,非可混施叠用,不知散体之文,亦复如是。……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于宾白之中,则字字铿锵,人人乐听,有“金声掷地”之评矣⑤。(《宾白第四·声务铿锵》)
注释:
①宾白,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②铿锵 (kēng qiāng坑枪),形容声音响亮和谐。③聱 (áo敖)牙,拗口。④四六之句,四六文中四字句和六字句相间使用,以求声音抑扬顿挫,和谐悦耳。⑤金声掷地,铿锵有声、悦耳动听的意思。
译文
学习说白,首先必须声音响亮和谐。有一句拗口,就会使听的人感到刺耳; 几个字清亮,就会使看的人困倦时提起精神。世上的人只要求曲中讲究音韵,不知道说白的文辞更应该使声音合于音律。世上的人只知道四六句,平声用仄声隔开,仄声用平声隔开,不能乱放和重叠使用,不知散体的文章也是这样。……把作四六文用平仄的方法,用在说白当中,就会每个字都铿锵,人人都爱听,就会得到“金声掷地” 的评语。
原文
言者,心之声也①,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 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俘泛,若《水浒传》之叙事,吴道子之写生②,斯称此道中之绝技。(《宾白第四·语求肖似》)
注释
①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②吴道子,唐玄宗时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长佛教和道教人物画,生动而有立体感。兼长山水,对后代影响很大。
译文
语言,是心中的声音,要代这个人说话,先应该代他立心。如果不是梦里和他交往,精神上和他相通,怎么能叫设身处地! 存心端正的人,自己应当设身处地代他具有端正的思想; 就是遇到存心不正的人,自己也应当放弃正常的存心而服从权变,暂时有一些不正当的想法。必须使心事隐藏不显,随口说出来,代某个人说话就象某个人,不要使每一个人都一样,不能使语言缺乏个性特色。如《水浒传》 的叙事,吴道子的描绘实物,可称为这一行中的绝技。
原文
于嘻笑诙谐之处①,包含绝大文章,使忠孝节义之心,得此愈显②。(《科诨第五·重关系》)。
注释
①嘻笑,嬉笑,游戏。诙谐(hūi xié灰鞋)说话很有趣。②这几句话是讲科诨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关系时说的。科诨,是“插科打诨”的略称,指戏曲表演里穿插各种引人发笑的动作和语言。重视科诨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关系有可取之处,但把科诨和“忠孝节义”联系起来,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局限。
译文
在嬉笑诙谐的地方,应该包含极大的意义,使忠、孝、 节、 义的思想,由于它而更加显露出来。
出版时间:1985-10 艺概① : 原文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颂其诗,贵知其人。先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可为看诗之法②。(《诗概》) 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然人亦孰不有我,..
出版时间:1985-10 随园诗话① : 原文 余尝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 用笔亦然。(《补遗》) 注释 ①《随园诗话》,清代袁枚著。袁枚三十三岁时辞官,居住在江宁小仓山的随园,世..
出版时间:1985-10 姜斋诗话① : 原文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关雎》,兴也;康王晏朝,而即为冰鉴②。“訏谟定命,远猷辰告”③,观也; 谢安欣赏,而增其遐心④。(《诗译》) 注释 ①《姜斋诗话》,..
出版时间:1985-10 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① : 原文 乾隆十八年癸酉七月壬午②,上谕内阁③:……近有不肖之徒④,并不翻译正传⑤,反将《水浒》 、《西厢记》等小说翻译,使人阅看,诱以为恶。甚至以满洲单字还音抄写古..
出版时间:1985-10 学画杂论① : 原文 山峰有高下,山脉有勾连,树木有参差,水口有远近,及屋宇楼观布置②,各得其所,即是好章法。(《章法》)③ 游观山水,见造化真景④,可以入画。布置落笔,必须有剪裁,得远近回环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