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 诗论著作。明徐祯卿著。一卷。所论以师古为宗旨,如云:“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尽臻其奥,我亦罕见其失也。”又重视情,云:“情者,心之精也。”“情能动物,故诗足感人。”这与李梦阳、何景明的见解基本一致,也是七子派的一般观点。此书的特点乃在于对情在创作中作用的深入论说。其一:情虽为诗歌创作的本源,“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但“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或“朦胧萌坼”,或“汪洋漫衍”,较难把握,故“必因思以成其奥”,又需以“力”控制“气”,以“才”驾驭“词”。“思”、“力”、“才”三者可看作是诗人创作时的灵思。“情”作为本源必须与作者的灵思相结合,始能臻于“诗之妙轨”。其二:七子派论诗,都重视格调,此亦云:“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但徐氏进一步指出:“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圆环之大略也。”可见格调虽重要,当以情为本。所谓格度,“不过总心机之妙应,假刀锯以成功耳”。以上二点把传统的性情说与七子派的格调说糅合一起,避免了当时过分重视格调、拘泥格调的弊病;同时提出“思”、“力”、“才”来补充性情说,纠正了把诗歌等同于抒发感情的简单化倾向。所论虽然只是随感式的,还缺乏系统与深度,然却是明清两代诗人所关心、所思索的问题,故此书颇得后人好评。有《说郛》重编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学海类编》本。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