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境

    文学语境 :

既可指文学作品中某一言语片段与相关言语表达的上下文关系,又可指在语言交际的总体格局下,文学话语表达与日常话语表达或科学话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言学中的语境,指跟所发生的言语行为有关的超语言背景。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要想确定话语的真正含义,就必须将语言表述置于实际发生的环境中加以研究。具体到文学活动,文学文本意义的确定必然涉及作者和读者都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语境。因此,对作品意义的追索与文学语境问题相联系。

文学语境的特点体现为对日常语境的背离,如果说人的日常话语交流可以通过相对明确而固定的日常语境去确定话语本身的意义,那么文学话语的意义就因为文学语境的非限定性和无法参照日常生活环境而具有了多样性甚至无限性。文学语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文学意义存在方式的独特性:一方面,对文学意义的把握只能通过将文学文本放到它赖以存在的语境中去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文学语境的不断变化和游移,找到文本的终极意义又是不可能的。文学语境的特点决定了文学意义的解读成为一种永无止境的创造性活动。

为您推荐

文学阐释

文学阐释 : 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分析和说明作品语言的含义,认识和把握作品整体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意义。语言是文学作品意义的载体,但不是意义的外衣,而是在作品中与意义融合为一的,因此对语言本身的分析,如美..

文学性

文学性 : 1921年,在《现代俄国诗歌》中,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所在,也是文学区分于非文学的标志。雅各布森..

文学表现

文学表现 : 英文为“express”,原义有“挤压出来”的意思。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文学表现情感视为文学的本质特征。英国诗人W.华兹华斯在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中,强调“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文学文本

《中国文学史》(张之纯)

《中国文学史》(张之纯) : 张之纯编纂,蒋维乔校订。张之纯(1854~?),字尔常,号痴山。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贡,安徽候补直州判,曾任过皖江中学堂总教习等职,著有《江阴倭寇旧闻》《评注诸子菁华录》等..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 现代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全书共7个分卷,包括《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宋金元文..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 近代中国的文学翻译实践,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西文化、文学、语言、文字碰撞交融的产物。域外文学的大量译介,冲击和改变了中国作家的传统文学观念与形制规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