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

    文学性 :

1921年,在《现代俄国诗歌》中,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所在,也是文学区分于非文学的标志。雅各布森认为,要使文学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就应该以文学性为研究对象,而不能像“文学警察”一样对作家个人生活、心理学、政治、哲学等所有文学因素一网打尽。B.艾亨鲍姆也认为:“文学科学的宗旨,应当是研究文学作品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作品的特征。”对俄国形式主义者而言,文学性源自于语言、形式、结构、技巧和方法等文学自身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特定的语言表述成为文学。因此,科学的文学研究应该以这些体现文学性的因素为研究对象。

雅各布森的文学性概念对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有学者从反本质主义的角度对雅各布森的文学性进行了质疑和反思。J.D.卡勒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文学的发展史中是变动的,因此并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文学性。与其说文学性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毋宁说它是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之间差异关系的一种功能。一个作品是否属于文学并不是本质性的,而是关系性的。此外,文学性的形式在其他类型的语言形式中同样存在,因此用文学性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是一个不适合的标准。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学性向音乐、艺术、广告、传媒,乃至日常生活不断蔓延的趋势日益严重,其结果是在消解了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严格界限的同时,也向雅各布森试图通过文学性建立文学科学提出了挑战,反本质主义的文学性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

为您推荐

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 : 文本,从语言学角度看,指构成某种语言中实际话语的一系列词语,是一种书写材料,用一种专门化的话语来表述某种目的或企图的言语组织并最终以书面化形态呈现出来。不同的话语表达会呈现不同的文..

《中国文学史》(张之纯)

《中国文学史》(张之纯) : 张之纯编纂,蒋维乔校订。张之纯(1854~?),字尔常,号痴山。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贡,安徽候补直州判,曾任过皖江中学堂总教习等职,著有《江阴倭寇旧闻》《评注诸子菁华录》等..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 现代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全书共7个分卷,包括《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宋金元文..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讲演集》

《中国文学讲演集》 : 现代钱穆撰。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7岁入私塾,1912年起任乡村小学、中学教师,仍不断自学。1930年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而名噪学界,同年得顾颉刚推荐任教燕京大学,此后被..

“和平文学”

“和平文学” : 出现于中国沦陷区的一些城市,在日伪势力的扶持下发展壮大并随日本帝国主义的败退而衰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半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利用王克敏、汪精卫等,策划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

《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 : 现代郭沫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著者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从1921年发表《诗经》研究论文,到1971年出版专著《李白与杜甫》,共计80多万字。收录于论文集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