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 :

文本,从语言学角度看,指构成某种语言中实际话语的一系列词语,是一种书写材料,一种专门化的话语来表述某种目的或企图的言语组织并最终以书面化形态呈现出来。不同的话语表达会呈现不同的文本形态,如政治文本、哲学文本、宗教文本、文学文本等。

文本是新批评主义、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西方现代批评常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们的所指又有所不同。新批评主义认为,文本主要是由文字语词组成的实体,是独立自主的并向读者开放的语言系统,文学批评应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性,并以之为批评依据和最终旨归;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主要指作者在创作活动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文学惯例和代码定势,把传统的语言、文字系统变成富含文学性的书面文字,因作者只充当了一种传递中介,故对文本的解读应不带有任何的情感色彩;接受美学所谓的文本,主要是指作家已经创作出来的但尚未由读者阅读的文字材料,其存在一种时间差,这种文字材料一进入阅读接受环节,就变成作品,不再是文本,这里涉及到两组相对应概念,即作者与文本,读者与作品。中国当代的一些文艺理论批评家使用“文本”这个概念,有时指作品本身,有时指未被接受的作品,或两种含义兼而有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文学文本是关于文学的文本,目的是要传达一种与文学作品相异的概念。文学文本是用一种文学性的话语方式,讲述故事或表达思想,供读者阅读或消遣的语言艺术品,其主要功用是审美性的,但也有可能包含政治色彩或宗教观念。文学文本的存在时态发生在作者创作完成以后和读者阅读之前,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形式上的自足封闭性和表意的完整性。因为由文学性的话语组成的语言实体一旦完成,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言语系统,能够完整地传达出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诉求。②意义上的多重阐释性。即文学文本提供给读者的只是一个富于诱导性的召唤结构,为读者预留了很大的阐释空间,需要读者借助自己的经验、体会和情感对其进行个性的加工,最终形成读者自身对文本的独特认知和理解,并最终完成文本向作品的有效过渡,不同的读者会呈现不同的阐释可能。③言语表达的诗意性和意象化。这是文学文本最基本的言语要求,也是其区别于法律文本、哲学文本等其它文本的显著特征,文学文本追求的是一种虚构性或象征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描绘环境或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带给人一种美的阅读感受,这也是文学文本审美特性的前提。④文学文本的媒介传递功能。这是因为文学文本在作者和读者间充当一种信息传递的角色,文学创作活动实质上就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信息互动,而文学文本就起着重要的信息介质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文学文本存在形态呈现出超文本的特征。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超文本以超链接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和声音连通起来,实现了多个相关联界面的及时互动。

为您推荐

超文本

超文本:超文本是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多维性、发散性、非线性而设计成的文本形式。它在一个文本数据中又包含了其他文本的数据链接,用户在文本中单击一些特殊的关键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网络媒体以超文本方式组织..

文本间模式

文本间模式 :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指由文学代码与诗学模式背后的东西诸如现实、真理、作者或读者等所构成的模式,它使得文学更远地脱离再现功能。罗朗·巴尔特由此得出关于再现的新考虑,他..

文本的多义性

文本的多义性 :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指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含义层次,批评家与读者可以从中发掘出非单项含义的多重含义。巴尔特在分析巴尔扎克小说笔下的人物时说,作者与人物和读者一样,..

"源于人类口头的文本"

文本

文本:现象学美学、阐释学美学以及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又译为“本文”。它是指作家创作的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品”。但现象学美学等都认为,文本还只是文学的半成品,是需要通过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获得作品存在价值..

战斗文本

战斗文本 : 准备和实施战斗行动及组织军队移动和配置的文本。有指挥文书(战斗训令、战斗命令和号召、计划、工作图、要图)、通报文书(战斗报告、汇报、战斗行动日志、报告图、要图)、备考文书(一览..

文本

文本 : 在文件撰稿、审批、印制过程中形成的,形式、内容、文字表述和作用有所不同的文稿和版本。从公文来说,主要有草稿、定稿、正本、副本、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各种文字文本等。私人文件也有不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