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提升教学法

    意识提升教学法 :

美国语言教育家S.D.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只需要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就可以自然习得语言。丰富的语言输入确实对语言学习有益,但实践证明,如果外语学习纯粹是经验性的,学习者并不能完全掌握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的正确用法。不少认知心理学家与语言学家坚持只有当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的特征后,语言形式才有可能被学习者摄入并且产生习得。英国学者 M.沙伍德史密斯(Michael Sharwood Smith,1942~ ) 的意识提升理论就强调了对语言形式关注的重要性。但意识提升任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即时获取或使用特定的语言知识,而是将语言学习视为一个长期过程,侧重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法意识,从而能够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逐渐产生语言习得。与过于直接、强势的语言形式教学模式,如语法翻译法不同,沙伍德史密斯认为语言意识强化手段并不只局限于纯粹的元语言解释,而是可以包括各种显性程度不同的方法,如给语言形式加下划线或粗体、呈现大量的样例或者提供反馈等。这些意识强化手段通常可以与语义理解相结合,在关注语言形式的同时不会影响对意义的吸收。

虽然意识提升教学法的目的是提高外语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的概率,但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提升手段的显隐程度、语言形式特征、任务要求、学习者水平等,学习者不一定能够注意这些形式,被注意到的形式也不一定能够被习得。因此,意识提升只是语言习得发生的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学习者还是需要通过大量接触与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规则。

为您推荐

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 : 电视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时,脑子里一定要有屏幕感,要精心追求屏幕效应,因为电视艺术创作的一切最终都要体现在电视屏幕之上。这种鲜明的屏幕感和对屏幕效应的认知与把握..

《小说审美意识》

《小说审美意识》:艾斐着。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6月版。35万字。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方法研究小说理论、探讨小说创作的论着。从美学特质和审美意识论述小说艺术的特点与规律。融汇美学心理学和文艺学,对现实的文艺理论态..

《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

《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洪子诚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20万字。考察80年代文学创作现象、思潮、特点。力图抓住80年代创作特征,探讨得失。重点分析作家自我意识中的感伤、寻根、忏悔、渴望等复杂的精神..

《艺术·现代意识和他的参照系》

《电视意识论》

《电视意识论》 : 刘炘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全书分为7章,分别论述了电视效益观念、电视对象观念、电视审美观念、电视系统观念、电视符号观念、电视技巧观念和电视创新观念等问题。 ..

《批评意识》

《批评意识》:[比利时]乔治·布莱着。郭宏安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版。24万字。作者是“日内瓦学派”的着名代表,其批评思想在欧洲和美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着作很多,其中本书被公认为阐述意识批评方法论的最..

《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瞿世镜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2月版。19.5万字。旨在把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创作和理论探索作为一个打破传统规范、建立新型规范的文化艺术发展过程来考察。作者把比较文艺学、微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