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意识

    屏幕意识 : 电视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时,脑子里一定要有屏幕感,要精心追求屏幕效应,因为电视艺术创作的一切最终都要体现在电视屏幕之上。这种鲜明的屏幕感和对屏幕效应的认知与把握也就构成了屏幕意识。
电视艺术创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创造电视屏幕上的可视形象,故而应该在屏幕上艺术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各种特征:空间深度、立体形态、表面结构、轮廓、色彩、光效等,还需具有较强的时空运动感。由于电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因此在注重屏幕影像形态特征时,还需注重声音对屏幕形象的影响。
电视艺术创作者的屏幕意识还体现在了解电视观众的收视环境、条件和心态,弄清电视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异同,把握屏幕特征和规律,创造出富有屏幕特色,又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作品。

为您推荐

屏幕形象

屏幕形象 : 主要指屏幕上的人物形象。电视艺术,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任何一部成功的电视艺术作品,都是因为塑造了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才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并为其赢..

《在下周屏幕上》

《在下周屏幕上》 : 中央电视台固定的服务性节目。1983年5月开办。每周播出1次,每次10分钟。概要地介绍下周部分节目的内容、播出日期、时间,方便人们有选择地收看。 ..

《电视意识论》

《电视意识论》 : 刘炘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全书分为7章,分别论述了电视效益观念、电视对象观念、电视审美观念、电视系统观念、电视符号观念、电视技巧观念和电视创新观念等问题。 ..

《屏幕之友》(周刊)

历史和阶级意识

历史和阶级意识: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格·卢卡奇(Georg Lukacs,1885-1971)着。中译本由王伟光、张峰据大不列颠梅林出版社1971年英译本译出,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大金融贵族家庭,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

意识流

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