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还

    王还 :

历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讲师,北京语言大学(前身为北京语言学院)副教授、教授。福建省福州市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英文教员,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语。1947年赴英国,在剑桥大学教授现代汉语,1950年回国。1951年受聘在清华大学东欧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教。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调整到北京大学,专修班改名为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王还随专修班调入北京大学。1961年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以此为基础成立北京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5年北京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升格为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王还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外语系主任。1972年后先后任北京语言学院编辑研究部主任和语言教学研究所所长。王还曾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二、第四届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英语言对比。1957年出版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奠定了她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学术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领域,其主要著作为《门外偶得集》(1987年),主编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995年)。王还主编了多种供对外汉语教学用的工具书,如《简明汉英词典》(1982年)、《汉英虚词词典》(1992年)、《汉英双解词典》(1997年)、《汉英双解汉语近义词典》(2005)等。1979年~1985年间王还主持了重大研究项目现代汉语字频与词频统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进行的基于大规模语料的统计工作,其最终成果《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年)获得学界广泛好评,并获1986年中国图书奖荣誉奖。

为您推荐

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 : 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当时,军队急需能熟练使用外语对话及口译的人才。战后随着美国强国地位的确立,外国学生大量涌入美国大学,急需大量英语教学方面的人才。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专..

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 : 其雏形是“自然法”,是在观察儿童的自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6世纪就已经有人应用这种方法学习拉丁语。19世纪,L.苏维尔(Lambert Sauveur,1826~1907)创办了一所语言学校,正是采用..

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语言学分支,这一分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语国家。近年来,需求分析、体裁分析、语篇分析、修辞学、社会建构主义、语料库语言学等领域的蓬勃..

对外汉语教学法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 : 由英国文化协会英语教学信息中心和语言教学信息中心于1968年共同创办,为季刊,一年4期。一开始定名为《语言教学摘要》,1975年更名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摘要》,1982年启用现刊名,沿用至今。..

人文主义教学法

人文主义教学法 :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旧教育思潮忽略学习者情感需要的批判。人文主义学家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和理解世界,明确支持人们有自由意志,且有能力选择自己行动的主张。 提倡..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 : 创刊于1980年,1981年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延边大学主办。吴昌、刘明章等曾任主编,现任主编崔雄权,副主编安国峰。 《汉语学习》以“聚焦学术前沿,搭建研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