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 :

其雏形是“自然法”,是在观察儿童的自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6世纪就已经有人应用这种方法学习拉丁语。19世纪,L.苏维尔(Lambert Sauveur,1826~1907)创办了一所语言学校,正是采用自然法教学:不借助翻译或母语,而是直接通过外语的演示和动作传达意义,教授外语。

在这些自然法的教学原则之上逐渐形成了直接法。直接法的倡导者把它介绍到法国和德国,并在20世纪初正式得到两国的认可。在美国,直接法是通过L.苏维尔和 M.伯利兹(Maximilian Berlitz,美国,1852~1921)成功运作的商业化语言学校而得到了推广,因此也被称为“伯立兹法”。

直接法的教学原则包括:课堂教学全部用外语进行;只教授日常使用的词汇和语句;通过问答形式,由浅入深地学习精心编排的对话;教师不分析、解释语法规则,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外语之中,鼓励他们自然而然地直接使用外语,并自己推导语法规则;口语和听力是教学重点;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法;具体词汇通过学生已知的词汇、图片、演示以及做手势等方式来教授;抽象词汇则通过意义的关联来学习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概念和外语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避免母语的干扰,让学习者从一开始就“用外语思维”。

尽管直接法在私人语言学校里效果不错,但在公办中学中很难实施。一方面因为它夸大了自然环境中母语学习和学校环境中外语学习之间的相似之处,忽视了两种环境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它对授课教师要求很高,一般只有以这种外语为母语,或外语水平接近母语的人才能够胜任教学,并且还要能持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人们发现,过于严格地遵守直接法“只用外语”的准则,有时反而事倍功半,还不如转用学生的母语,提高教学效率。

到了19世纪20年代,直接法在欧洲的公办学校中已风光不在。在法国和德国,人们逐渐开始把直接法的某些教学方法与一些语法练习进行融合。在美国,直接法被谨慎地运用到中小学和大学课堂。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外语学习时间有限、师资缺乏等原因,对于普通的美国大学生来说,比较实际的外语学习目标应该是提高外语阅读能力,而不是掌握外语会话技巧。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H.斯威特(Henry Sweet,1845~1912)指出了直接法的缺陷:虽然在教学步骤的层面有所创新,但是缺乏一个完善的方法基础。

从20年代到30年代,应用语言学家对以往的外语教学方法和原则进行了梳理,使其渐成体系,在英国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口语法和情境教学法;在美国逐渐发展为听说法。

为您推荐

直接描写②

直接描写 : 也称正面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或环境、气氛,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直接描写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主要的、常用的手法。直接描写要求让读者直接能感知人..

直接抒情②

直接抒情 : 指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法,直接了当地抒发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借景、物、人、事来转达,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情感直接的抒发。这是一种常见的..

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 : 小说描写的角度和手法之一,又称“正面描写”或“实写”,是与间接描写相对而言,指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件、场面、气氛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描绘和刻划。运用这种手法,可使描..

直接经验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从简单意义上来讲,引语指的就是某人说过的话的记录。直接引语要使用引号,而且要逐字引用,还有些话是本人说的,但是被别人,通常是作者给诠释了,这被称为间接引语,也可以把谈话中的一部分当做引语来使用,所..

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

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把直接采访从间接采访中分离出来。这两个词来源于心理咨询领域。直接采访对问题有量的要求,但却希望对方的回答越简洁越好。间接采访把大部分的谈话留给采访对象。在间接采..

直接性导语(新闻)

直接性导语:新闻导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富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导语,最适宜运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具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