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教学

    显性教学 :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3P教学法都属于典型的显性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操练、产出等几个步骤,具有强烈的意识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清晰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顺畅地进行语言理解(阅读与听力),同时有利于语言产出(口语与写作)的准确性与复杂性,有效缩短外语习得过程,普遍受到了外语教育者的欢迎,被应用到诸多语言环节与教学设计中,如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学、演说或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课程提纲,甚至出现在文化课程中。

在经历过从显性的语法翻译法到隐性的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外语教学中是否需要明确传授语言规则再次成为争议热点。美国语言教育家S.D.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1941~) 认为,虽然显性教学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改变学习者的语言表现,但学习者获取的只是短时的显性知识,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很难将这些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能力。相反,学习者只有通过对语料自然、大量的接触才能获取体现语言能力的隐性知识。但诸多的教学实践显示,在执行隐性模式的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语言错误,甚至石化现象。以比利时学者 R.M.德凯泽(Robert M. DeKeyser)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显性教学同样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有效建构语言能力。

外语语言教学的显性观与隐性观之争还在持续,尚无定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各有所长,在不同的语言习得层面与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实际语言教学中,外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阶段等情况有机整合二者,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营造高效理想的外语学习环境与条件。

为您推荐

自然教学法

自然教学法 : 由美国加州西班牙语教师T.D.特雷尔(T.D.Terrel)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于1977年创立,后于1983年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克拉申(S.D.Krashen)合作出版了《自然教学法:课堂中的语言习得》一书,标志着..

概念型教学法

概念型教学法 : 由美国学者J.P.兰托夫(James P. Lantolf)带领的团队根据维果斯基学派提出的“系统理论–教学”(systemic-theoretical instruction)发展而来。按照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二语习得过程是由外..

隐性教学

隐性教学 : 教师不对语言形式进行明确的讲解,而是让学习者对大量的样例或者交际场景进行意义处理,让他们在接触、体验与应用中来感知并发现语言规则,逐步达到内化的目的。 长期以来,以语法–翻译法或3P法..

项目型语言教学

教学词典

教学词典 : 教学词典通常区分为面向本族语用户的词典(英语称作“学生词典”[student/school dictionary])和面向非本族语用户的词典(英语称作“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 教学词典起源于20世..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 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欧共体内不同的语种使其日常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国之间关系的发展。随着对语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 印欧等5个语系。文字有古文字(如蒙古、藏、彝、傣等民族的文字)和新创文字(如壮、苗、瑶、拉祜、僳僳等民族的文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