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语用能力

    外语语用能力 :

外语语用能力是外语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相对于外语语音能力、语义能力、句法能力、语篇能力等而言的外语运用能力,彼此相关但不相同。外语学习不仅需要习得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形态、句法、语篇等知识)、发展目的语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还需要获得目的语的语用能力。

外语语用能力包括多种构成要素。美国学者比亚韦斯托克认为,外语语用能力涉及在语境中使用并理解外语的各种能力,包括:①说话人使用外语实现不同交际目的的能力,如请求、命令等。②听话人超出外语的字面意义解读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能力。③说话人基于一定规则将外语话语连接起来的能力,如话语轮换、衔接等。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能力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至少包括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认知语用能力与语篇组织能力四个维度。相应地,外语语用能力也可以从上面四个能力维度来考察。①外语语用语言能力,指熟练运用外语语言资源实现交际意图的能力,如能够使用外语实施请求、道歉、祝贺等各种言语行为,能够使用外语表达礼貌、身份、立场、情感等,能够使用外语构筑语篇、会话等。②外语社交语用能力,指基于社会、文化因素运用外语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包括对语境(交际场合正式程度、交际双方距离、权势关系、背景知识等)的敏感性、对面子需求和礼貌的表达/理解能力、对态度/情感的传达/识别能力、对正式程度的把握能力等。③外语认知语用能力,指含意推理的能力、对预设的把握能力(对预设触发语的识别/使用能力)、运用传达程序性语用信息的话语标记语和元话语的能力、对指称表达可及性的把握能力等。④外语语篇组织能力,指构筑语义连贯、语体规范的外语独白语篇和参与自然外语会话组织的能力。此外,基于社会建构论,外语语用能力还应涵盖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与交际对方进行交际目标磋商、意义磋商、礼貌共建、身份关系共建的各种能力。

为您推荐

外语教学心理学(语言)

外语教学心理学(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在掌握非本族语言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外语的能力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主要内容有:学生掌握外语..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语言)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语言):语言学书。章兼中主编。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包括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功能法;阐述了这些流派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

外语教育学(语言)

外语教育学(语言):语言学书。张正东编着。首先介绍了外语学习理论和外语教学法流派;然后分别阐述了外语教学的目的、原则、过程及具体方法;最后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外语教育的手段及外语教育评价等问题。撰写形式..

《外语教学心理学》

国外语言学(语言)

国外语言学(语言):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国外语言学编辑部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前身为*《语言学资料》、*《语言学动态》、1980年2月起改为现名,双月刊,总期号另起。1981年2月起改为季刊..

汉外语法比较研究(语言)

汉外语法比较研究(语言):语法专题研究之一。词类比较论文有万惠洲《汉英动词的学习与比较》,赵世开《英汉不定代词的对比研究》,孟继成《西语汉语名词对比初探》等。句式比较论文有陆锦林《汉英主谓动关系句比较》,陈刚《..

《中国外语教育史》

《中国外语教育史》:付克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29万字。共14方面:中国早期的外语教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的外语教育(1840年至1919年);新中国建立前出国留学及外国人在华办学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影响(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