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文(语言)

回鹘文(语言):

中国古代回鹘族(维吾尔族祖先)使用的文字。在*粟特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使用时代为八至十五世纪。因时代不同,字母数目也有所不同,一般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分词头、词中、词尾三种形式。五个表示元音,两个表示半元音,其余表示辅音。由于回鹘语的实际语音多于字母,故有的字母表示两个或更多的音素。早期由右向左横写,后改为从上到下直写。字体分木刻印刷体、佛教写经体(即楷书)和草体三种。近代在哈密、吐鲁番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丰富的回鹘文资料,除大量佛经外,还有官府公文、民间契约和碑刻等。存世的回鹘文文学作品中最着名的是《福乐智慧》。其他回鹘文文献还有医学书籍、历书等。回鹘文对周围的一些民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史载*契丹小字是受回鹘文影响而创制的。蒙古文、满文字母均由回鹘文字母演变而来。中国及德、法、苏、日等国学者对回鹘文皆有研究。

为您推荐

回鹘文(语言)

回鹘文(语言):中国古代回鹘族(维吾尔族祖先)使用的文字。在*粟特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使用时代为八至十五世纪。因时代不同,字母数目也有所不同,一般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分词头、词中、词尾三种形式。五个表..

满文(语言)

满文(语言):也叫“清文”。中国满族使用过的文字。一种音位文字类型的拼音文字。分老满文和新满文两种。老满文系额尔德尼和噶盖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蒙古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与蒙古文在字..

波拉苗文(语言)

波拉苗文(语言):也作“柏格理苗文”。拼写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的一种拼音文字。英国内地会传教士S.柏格理(1884——1915,汉名潘乐德)到贵州威宁传教时,于1905年与苗族布道员张武、王胜模、汉族布道员李司提文吸收..

于阗文(语言)

哈尼文(语言)

哈尼文(语言):建国后为哈尼族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1957年通过方案(草案),1958年开始试行。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为标准音。有二十六个字母,另有十二个双辅音字母、一个三..

傈僳文(语言)

傈僳文(语言):中国傈僳族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创制过傈僳文多种:(1)音节文字。使用于云南丽江地区维西县。系傈僳族汪忍波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造。共九百多字。字形近似汉字和*东巴文。(2)变体罗马字。使用于云南怒江..

毗伽可汗碑(语言)①

毗伽可汗碑(语言):唐代突厥碑刻。开元二十二年(735年)立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和硕柴达木湖畔。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现。刻有汉、突厥两种文字。突厥文共八十行。内容主要是记功。碑文为利特勒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