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文(语言)

女真文(语言):

中国古代女真族使用过的文字。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增减汉字和契丹大字的笔画或直接借用契丹大字的字形制成。于金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既有表音字,也有表意字。小字系金代熙宗完颜亶所制,颁行于金代天眷元年(1138年),从金代皇统五年(1145年)起开始使用。制字方法和行使情况未见记载。用女真文字撰写和翻译的书籍皆佚,现存女真文字着作有《女真馆来文》、《女真馆杂字》,九种石刻,及书写或刊刻在佛塔、摩崖或符碑、印章、铜镜等器物上的一一些题识和铭款。近年来还发现数页写本残纸。以上资料一般认为用的是“女真大字”。传世女真小字资料仅见两符碑。金代亡后,女真文在东北地区还使用了近二百年。明代中叶渐废。中国及德国、日本、南朝鲜、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对女真文皆有研究。近年,中国出版了专着《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和《女真文字典》。

为您推荐

《女真国俗》

《女真国俗》:王可宾着。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24.6万字。分上中下3编。上编2章:一、婚姻形态。阐述婚姻形式,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本质特点。二、家庭形态。阐述析居合种的大家族,家庭内的非自由人,父权统治下的家庭。..

傈僳文(语言)

傈僳文(语言):中国傈僳族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创制过傈僳文多种:(1)音节文字。使用于云南丽江地区维西县。系傈僳族汪忍波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造。共九百多字。字形近似汉字和*东巴文。(2)变体罗马字。使用于云南怒江..

女真文(语言)

女真文(语言):中国古代女真族使用过的文字。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增减汉字和契丹大字的笔画或直接借用契丹大字的字形制成。于金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既有表音字,也有表意字。小..

水书(语言)

厥特勒碑(语言)

厥特勒碑(语言):唐代突厥碑刻。开元二十年(732年)立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和硕柴达木湖畔。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现。刻有汉、突厥两种文字。正文六十六行,刻于大小二碑上。小碑一面写十三行,其余部分刻于..

托忒蒙古文(语言)

托忒蒙古文(语言):也译作“陶德文”。中国新疆蒙古族使用过的文字。卫拉特人扎亚·班迪达于1648年根据蒙古语卫拉特方言特点,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改制而成。“托忒”是蒙古语“明确”的意思。有三十一个字母,其中元音..

八思巴字(语言)

八思巴字(语言):也叫“方体字”。旧称“蒙古新字”、“蒙古字”、“蒙古国书”、“元国书”等。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藏族学者八思巴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颁行于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元代亡后废弃。字母多数取自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