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

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1953年,日本赖惟勤根据古汉语辅音韵尾的分布情况及其他证据,撰文认为上古汉语除有双唇、舌尖和舌根音韵尾之外,尚有一套圆唇舌根音韵尾(他称之为“喉音韵尾”)。李方桂《上古音研究》(1971年)借鉴了此说,大体上把中古韵尾收[-u]的拟为*-kw,如宵部、幽部的字,同幽部相配的阳声韵中部就拟为*-ηw。这两部的入声韵拟为*-gw。这种圆唇舌根音韵尾*-kw*-ηw*-gw,不见于汉藏系语言和汉语方言,故其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为您推荐

古梗摄韵尾为舌面鼻音及塞音说(语言)

古梗摄韵尾为舌面鼻音及塞音说(语言):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关于中古汉语舌根鼻音韵尾(及相配的塞音尾)的学说。桥本氏根据越南语及日本汉字音,以及客家话等方言,把音韵学界公认的梗摄韵尾[-η]与[-k]改拟为舌面音//与/c/,而曾摄韵尾..

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高本汉在构拟上古汉语音系时,根据谐声和《诗经》押韵中阴、入声韵相通的情况,为阴声韵构拟了浊音[-g]、[-d]、[-r]韵尾,与入声韵的清音[-k]、[-t]韵尾相对应。此后,各家为上古阴声韵..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所提学说。他根据后汉三国时期的梵汉对音资料,发现汉语的入声韵尾[-t]、[-p]、[-k]等梵文对音是浊音[-d]、[-b]、[-g]等。如“拔陂”的梵文对音是bhadrapāla,用bhad对“拔”;..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1953年,日本赖惟勤根据古汉语辅音韵尾的分布情况及其他证据,撰文认为上古汉语除有双唇、舌尖和舌根音韵尾之外,尚有一套圆唇舌根音韵尾(他称之为“喉音韵尾”)。李方桂..

中古音系(语言)

中古音系(语言):一般指隋唐时期的汉语音系。高本汉称之为Ancient Chinese,蒲立本等人称之为Middle Chinese。汉语的中古音系以何种资料为代表,音韵学界有两种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切韵》音系即代表中古音系;另外一些学者则..

声调起源于元音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元音说(语言):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学说。此说还应细分为二,即长短说和松紧说。王力主张汉语声调起源于长短元音。他认为上古有四个声调,分为舒促两类,即: 确认上古四声不但有音高的分别,而且有音长(音量)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