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语言):

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高本汉在构拟上古汉语音系时,根据谐声和《诗经》押韵中阴、入声韵相通的情况,为阴声韵构拟了浊音[-g]、[-d]、[-r]韵尾,与入声韵的清音[-k]、[-t]韵尾相对应。此后,各家为上古阴声韵构拟的辅音韵尾还有[-b]、[-gw]、[-β]、[]、[-w]、[-j]、[-l]、[-x]、[-]、[-h]等,大都是浊音性的,而基本上以[-g]、[-d]为主;在证据方面,更增加了汉藏语比较材料,发现了汉语的一些阴声韵字在一些亲属语言中的同源词是有辅音韵尾的,因而证明原始汉藏语的阴声韵应有辅音韵尾。有的学者认为有小部分阴声韵没有辅音韵尾(如高本汉的鱼、侯、歌部各一部分,董同解的歌部),有的学者则认为所有阴声韵都有辅音韵尾(如陆志韦、李方桂)。此外,有的学者认为中古上、去声是由上古某些辅音韵尾演化成的,是亦为上古阴声韵中的上、去声字拟上了这些韵尾。参见“上古音节结构观”、“声调起源于韵尾说”。

为您推荐

韵头、韵尾、韵腹

韵头、韵尾、韵腹:韵母的内部结构。韵腹是韵母的主要元音。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这个元音就是韵腹;韵母有两个或三个元音的,其中口腔开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称韵头,韵头又称介母;韵腹后面的称韵尾..

元音和辅音

元音和辅音: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地保持紧张,气流较弱,声带颤动,声音比较响亮。如汉语普通话里ā、o、e、i、u、ü等都是元音..

复辅音声母(语言)

复辅音声母(语言):也叫“复声母”。由复辅音组成的声母。如麻窝羌语[zdm](云)中的[zd],贡山独龙语[spla](粘住)中的[spl];鼻音加部位同而发音方法不同的辅音的声母也可认为是复辅音声母,如拉卜楞藏语[nda](箭)中的[nd]。塞擦音声母一..

复辅音(语言)

后强辅音(语言)①

后强辅音(语言):发音时除阻阶段比成阻强的辅音。一般只出现在元音前面。如普通话“爸”[pA]、“怕”[p‘A]、“张”[a]中的[p-]、[p‘-]、[ts-]等。..

前强辅音(语言)①

前强辅音(语言):发音时成阻阶段较强的辅音。一般只出现在元音后面。如普通话“山”[An]“工”[kuη]中的[-n]、[-η],朝鲜语[pul](火)、[mot](钉)、[mom](身子)、[ip](嘴)中的[-l]、[-t]、[-m]、[-p]等。..

松辅音(语言)

松辅音(语言):同“紧辅音”相对。根据发音器官的紧张度划分的辅音类别之。发音时各部发音器官比自然状态稍有变化。英、法语和其他许多语言的松辅音都兼有浊音的特征。当清音变浊或浊音变清的时候,可用松紧的术语加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