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养气

知言养气:

孟子关于修身与知言关系的命题。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子所谓“知言”,即识别、判断言论之是非;所谓“养气”,即人的道德修养。孟子认为,“养气”是“知言”的前提,只有道德修养高,才能正确判断言论之是非。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对后人影响很大,后人认为“知言”如此,“立言”亦当如此。

曹丕的“文气”说,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方孝儒的“辞根于气”说、魏了翁的“气畅辞达”说,均滥觞于“知言养气”说。

为您推荐

致约瑟夫·布洛赫

致约瑟夫·布洛赫:恩格斯写于1890年9月21、22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收入第37卷。此信针对布洛赫来信提出的回题,着重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历史过程中..

主观之诗人

主观之诗人:近人王国维对作家的分类。指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诗人和词人。语出《人间词话》:“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王国维认为诗人和词人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这是符合诗歌创作实际的..

中国近代文论选

中国近代文论选:舒芜、陈迩冬、周绍良、王利器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该书选收中国近代作家论文学的诗文246篇,略按时代,分为3辑:第1辑,自鸦片战争前夜至变法运动前夜;第2辑,戊戌变法前后;第3辑,自辛亥革命前夜至五..

直寻

致杰米扬·别德内依同志

致杰米扬·别德内依同志:斯大林写于1930年12月12日。全文载《斯大林全集》第13卷。信中通过对诗人别德内依的思想和创作的批评,阐述革命作家如何进行歌颂和暴露的问题。认为,对于革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布尔什维克的批..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诗话。南宋葛立方(字常之)作。取晋人语“皮里阳秋”之义而名之。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20卷。前6卷以评论汉魏以来诗人诗作为主,不专论诗句工拙,重在论意旨之是非,以见其人品之高下。后14卷兼论..

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唐代司空图诗论观点之一。语出《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指诗的言辞、韵律,包括诗中所写的具体事物和表现形式,泛指诗的本文;“致”,指“意境”,包括诗的情趣、意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