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面

阅读面:

指人们阅读的学科、文体、读物类型等所达到的广度。

学科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文体如各类社会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各类文学体裁;读物类型如书籍、杂志、报纸、声像读物等。如果阅读涉及的学科、文体和读物类型多,则为阅读面广;反之,则为阅读面窄。阅读面广能使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知识渊博。但阅读领域是一个无穷大的广阔天地,一个人的阅读面不可能去整个覆盖。从治学的角度看,只有阅读面的广博,没有阅读质量的精深,是不可能形成最佳的知识结构的。因此,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应以一定广度的阅读面为基础,力求对某一个方面达到专精,把阅读的博与专紧密结合起来。

为您推荐

阅读记忆

阅读记忆:指对读物内容和形式(语言文字)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过程。记忆是阅读技能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经过感知、理解、吸收了的知识,还必须通过记忆把知识贮存起来并在需用时迅速“提取”,这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阅读行为

阅读行为:指阅读过程中的行为,是阅读学研究的特定对象。构成阅读行为的要素有三:一是读者,即阅读行为的主体;二是读物,即阅读的对象,通常以书面文字形式出现;三是读物后面的作者。阅读需要了解读物的内涵,就是文字载体所表达的..

阅读美感

阅读美感:指在阅读活动中,读者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读物思想内容美和语言形式美予以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阅读美感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这不仅表现在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对读物会..

阅读指导

阅读量

阅读量:即所读读物的数量。有人调查,现在一般中小学生每分钟的阅读量为400字到800字;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7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350万字到70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13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400万字到1000万字。..

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即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指阅读者在熟知阅读材料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心智,感知、理解、评价阅读材料的心理过程。阅读过程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思维,不仅在阅读感知中渗透着思维,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阅读客体

阅读客体: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体认识和把握的客观对象的读物。也称作“阅读对象”。阅读客体与阅读主体总是处于同一个具体的阅读关系中,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正在被阅读,即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