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阅读量:

即所读读物的数量。

有人调查,现在一般中小学生每分钟的阅读量为400字到800字;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7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350万字到70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读课本130万字,读课外书可达400万字到1000万字。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人每天平均阅读书刊4小时25分钟,每人每月平均读书3.9本。

阅读量是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标志。在同一时间内的阅读量大,说明阅读能力强,阅读效率高;反之,则说明阅读能力弱,阅读效率低。

在知识量和读物量激增的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多地获取信息,人们应该努力提高阅读技能,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但需注意,阅读量是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掌握为前提的。

为您推荐

阅读客体

阅读客体: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体认识和把握的客观对象的读物。也称作“阅读对象”。阅读客体与阅读主体总是处于同一个具体的阅读关系中,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正在被阅读,即与一..

阅读无能

阅读无能:指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落后于年龄常模,而落后的原因又不是由于智力缺陷、重大的脑损伤或严重的情绪不稳定。国外对儿童阅读无能的鉴别,常通过“标准阅读测验”进行。一般认为,低年级儿童的成绩如果落后于年级水平一..

阅读情绪

阅读情绪:指阅读者从事阅读活动时的态度的体验,它是阅读材料或阅读活动与阅读者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状态可能依赖于所进行的活动、行为本身的性质,也可能依赖于自我感觉的性质,同时它本身也会对活动、行为和自我感..

阅读主体

阅读本位

阅读本位:是指阅读时感知和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成分或单位。阅读的过程是眼睛的视知觉与思维的理解活动两者的统一,并且往往是一组组的词进行加工的。阅读时这种知觉和理解所依据的基本成分或加工单位,侧重从知觉角度讲的..

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也叫“阅读心理品质”。指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并有一定效率所具备的全部心理素质。阅读品质包括对阅读发生影响的思想品行方面以及智力、意志、情绪、心理状态、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习惯、技能等方面..

阅读机制

阅读机制:即阅读的生理机制,简称“阅读生理”。指阅读行为的内在生理活动基础,即阅读的生理活动过程和规律。阅读,首先是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由传入神经把信息传入至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