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 诗歌理论著作。南宋严羽著。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门,作者对此书甚为自负,认为是"自家实证实悟"之作,"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书后附《答出继叔吴景仙书》)。《诗辨》一门是全书总纲,鲜明地提出了论诗宗旨,大要在一"识"字。因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以"学诗者以识为主"。"识"的内涵,即是当时人常用的"禅"、"悟"。由有识而得妙悟,又有妙悟而通于禅道。具体说来,便是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的效法对象,加以深刻透彻的领悟,才能达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艺术境界。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严羽论诗的基本方法是借禅理以喻诗、说诗。《诗体》主要论述诗歌风格体制演进变化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线索和轮廓。《诗法》着重阐明作法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如提出"学诗先除五俗","不必太着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等。这些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当时江西诗派、四灵派(见四灵体)的创作风气而发的。《诗评》举例评析汉魏以来诗歌,进一步阐明汉魏盛唐诗为第一义的理由:"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在具体评论中,态度比较公允全面,如说"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要当论其大概"。又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考证》是对某些诗篇的作者、分段、异文等的考辨。
  《沧浪诗话》在当时就引起注意和争论,作者《答吴景仙书》实际上便是一篇答辩文字。明代的前七子、后七子和清代神韵、性灵两派(见神韵说、性灵说)诗论,对严氏观点的不同方面作了引申和发挥。《沧浪诗话》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其脱离生活和某些唯心色彩的弊病,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沧浪诗话》向来附于《沧浪吟卷》之后,其单行本则见于多种丛书。旧注本有胡鉴《沧浪诗话注》、王玮庆的《沧浪诗话补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清人冯班反对严氏观点,特作《严氏纠缪》一卷攻之。今人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出版。

为您推荐

沧浪诗话<sup>①</sup>

出版时间:1985-10 沧浪诗话① : 原文 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诗法》)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②,读之使人不欢。(《诗评》) 注释 ①《沧浪诗话》,严羽自号沧浪..

《沧浪诗话校释》

《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着。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5月版。12.9万字。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5部分,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诗歌理论着作。严羽论诗,多以禅为喻,着重于诗..

严羽自论《沧浪诗话》

严羽自论《沧浪诗话》 : 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邵武(今属福建)人。严羽著有《沧浪诗话》五卷,他的表叔吴陵(字景仙)对严羽诗话中以禅喻诗、直致褒贬、分辨体制等颇为不满,写信加以指责。严羽颇不赞同,复信予以反驳,并..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 诗话。南宋严羽著。大约成书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是宋代最负盛名、理论性、系统性最强的一部诗学专著,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美学专著之一。中国诗歌发展到宋代,由其特定的历..

《沧浪集》

《沧浪集》 : 别集名。南宋严羽撰。羽号沧浪逋客,故名。2卷。此集为诗,初本单行,明人将其《沧浪诗话》置于卷前合刊。至清复单行,有康熙间周亮工原辑、朱霞重订《樵川二家诗》刻本。另有近人辑刻《..

《沧浪集》

《沧浪集》:诗别集。南宋严羽(约1200年前后在世)撰,明胡仲器编辑。三卷。羽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与严仁、严参齐名,世称“三严”。有《沧浪诗话》。此集收诗、词凡百四十四首。诗作《和上官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