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围剿 :
从1927年至30年代末,执政的国民党为了配合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军事“围剿”,开始进行相应的文化“围剿”。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潘公展主持的《汗血月刊》于1933年4月创刊,创刊号即是“剿匪问题专号”,正式提出了“文化剿匪”的主张。
文化围剿 :
从1927年至30年代末,执政的国民党为了配合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军事“围剿”,开始进行相应的文化“围剿”。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潘公展主持的《汗血月刊》于1933年4月创刊,创刊号即是“剿匪问题专号”,正式提出了“文化剿匪”的主张。
反文化“围剿”: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文化阵营对于国民党反动派向革命势力发动文化“围剿”所作的反击。当时,国民党当局在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又进行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封闭进步书店,查禁..
文化围剿 : 从1927年至30年代末,执政的国民党为了配合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军事“围剿”,开始进行相应的文化“围剿”。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潘公展主持的《汗血月刊》于1933年4月创刊,创刊号即是“剿匪问题..
《文化评论》 : 1931年12月25日创刊于上海,胡秋原主编,文化评论社出版,神州国光社代售,旬刊,16开本。第2、3期合刊号出版后,延至1932年4月20日出版第4期,后终刊。《文化评论》强调其宗旨是政治上抗日,思想上..
《文化月报》 : 1932年11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陈质夫编辑,仅出1期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1933年1月出版第2期时改名为《世界文学》,旋即停刊。刊物侧重于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的比例很小,内容主要是分析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