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之争

《洞仙歌》之争 : 苏轼词《洞仙歌》隐括后蜀主孟昶作品而成。苏轼自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后有人引录孟昶原作,并传说苏轼这首词为赠一美人而作。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隐括稍协律以赠之也。”予以谓此说乃近之。’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叙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未之有也。”但也有人认为以上所引非孟昶所作,沈雄《古今词话》即认为这是“东京人士隐括东坡《洞仙歌》为《玉楼春》,以记摩诃池上之事。”赵闻礼则提出了另一首所谓孟昶原作,其所编《阳春白雪》云:“宜春潘明叔云:蜀主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赋洞仙歌,词不见于世。东坡得老尼口诵两句,遂足之。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词曰:‘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阑干倚遍,怯尽朝寒;回首处,何必留连穆满。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

为您推荐

苏轼恶骄僧

苏轼恶骄僧 : 僧人可遵偶有诗句被苏轼赏识,即目中无人,甚至欲以自己拙劣之诗与苏轼诗并列,苏轼极厌恶,后悔误加赏拔,可遵却大言不惭地说苏轼妒忌自己。他的狂妄被人传为笑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僧可遵者,诗本..

王安石与苏轼游蒋山

王安石与苏轼游蒋山 : 王安石与苏轼会于金陵,王安石身着田野人之服,苏轼头不戴帽,王安石笑着说:“礼哪里是为我辈设置的呢!”两人共游蒋山,在佛寺喝茶时,以砚为题,集古人诗联句,苏轼先说一句,王安石竟无句可续。朱弁..

白堕与杜康

白堕与杜康 : 苏轼有诗句“独看红蕖倾白堕”,张耒不解白堕是何物,苏轼告诉他刘白堕是擅长酿酒的人,这里以人名作酒的代称,并把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杜康”句以酿酒人杜康代作酒称的写法作为依据。张耒仍觉用得..

苏轼《戚氏》真伪之争

苏轼偶对机敏

苏轼偶对机敏 : 辽国素闻苏轼之名,想以奇难事使他窘迫。一次,辽使者以“三光日月星”为上联,请苏轼对下联,苏轼先对以“四诗风雅颂”,又根据《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四德之意对以“四德元亨利”,辽使者见缺一“..

以字定贬地

以字定贬地 : 传说苏轼、苏辙、黄庭坚被贬谪时,章惇根据他们的字分别确定贬地,苏轼字子瞻,“儋”“瞻”相近,贬儋州;苏辙字子由,“雷”下有“田”字,贬雷州;黄庭坚字鲁直,“宜”与“直”近,贬宜州。有些术士又据此推..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 张方平在四川任官,对苏氏父子极为赏识,后来官守南都,曾招苏辙为幕僚。元丰年间,苏氏兄弟被贬,张方平凄然不乐,作一诗相赠。张方平死后十年,苏辙重读他的赠诗,百感交集,追和一诗以示纪念。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