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恶骄僧

苏轼恶骄僧 : 僧人可遵偶有诗句被苏轼赏识,即目中无人,甚至欲以自己拙劣之诗与苏轼诗并列,苏轼极厌恶,后悔误加赏拔,可遵却大言不惭地说苏轼妒忌自己。他的狂妄被人传为笑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僧可遵者,诗本凡恶,偶以‘直待众生总无垢’之句,为东坡所赏,书一绝于壁间。继之山中道俗随东坡者甚众,即日传至圆通,遵适在焉,大自矜诩,追东坡至前途。而途中又传东坡《三峡桥诗》,遵即对东坡自言有一绝,欲题三峡之后,旅次不及书。遂朗吟曰:‘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竖降旗。’东坡既悔赏拔之误,且恶其无礼,因促驾去,观者称快。遵方大言曰:‘子瞻护短,见我诗好甚,故妒而去。’径至栖贤,欲题所举绝句,寺僧方砻石刻东坡诗,大诟而逐之。山中传以为笑。”

为您推荐

白堕与杜康

白堕与杜康 : 苏轼有诗句“独看红蕖倾白堕”,张耒不解白堕是何物,苏轼告诉他刘白堕是擅长酿酒的人,这里以人名作酒的代称,并把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杜康”句以酿酒人杜康代作酒称的写法作为依据。张耒仍觉用得..

苏轼《戚氏》真伪之争

苏轼《戚氏》真伪之争 : 据说,苏轼有《戚氏》一词,李之仪作跋,谓在一次宴席上,有歌女唱《戚氏》调,苏轼正读《山海经》,即以书中事为题,随着歌女的演唱依声填词,唱完,词也填就。费衮在《梁谿漫志》中曾辨其伪,但陆游..

苏轼偶对机敏

苏轼偶对机敏 : 辽国素闻苏轼之名,想以奇难事使他窘迫。一次,辽使者以“三光日月星”为上联,请苏轼对下联,苏轼先对以“四诗风雅颂”,又根据《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四德之意对以“四德元亨利”,辽使者见缺一“..

以字定贬地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 张方平在四川任官,对苏氏父子极为赏识,后来官守南都,曾招苏辙为幕僚。元丰年间,苏氏兄弟被贬,张方平凄然不乐,作一诗相赠。张方平死后十年,苏辙重读他的赠诗,百感交集,追和一诗以示纪念。洪迈《..

苏轼作诗求真实

苏轼作诗求真实 : 何智甫在英州建造一座石桥,请苏轼作诗以记,苏轼作四言诗一首,共五十六句。因诗中有“我来与公,同载而出”等语,苏轼没有立即把诗送与何智甫,却借口未到桥所,不能落笔,何智甫即陪苏轼同行到桥,于是“..

苏轼与刘安世

苏轼与刘安世 : 苏轼与刘安世有一段曲折的交往。苏轼好仗义勇为,有时难免出现偏差过失,刘安世必以典故对他约束。苏轼恼怒刘安世的制约,而刘安世不满苏轼恃才变乱典常;苏轼以《尚书》“立贤无方”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