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戚氏》真伪之争

苏轼《戚氏》真伪之争 : 据说,苏轼有《戚氏》一词,李之仪作跋,谓在一次宴席上,有歌女唱《戚氏》调,苏轼正读《山海经》,即以书中事为题,随着歌女的演唱依声填词,唱完,词也填就。费衮在《梁谿漫志》中曾辨其伪,但陆游认为确是苏轼的作品。张宗《词林纪事》引李之仪跋:“东坡在山中,燕席间有歌《戚氏》调者,坐客言调美而词不典,以请于公。公方观《山海经》,即叙其事为题,使妓再歌之,随其声填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而已。”《梁谿漫志》卷九:“然予观其词,有曰‘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又云‘争解绣勒香韀’,又云‘銮辂驻跸’,又云‘肆华筵。间作脆管鸣絃。宛若帝所钧天’,又云‘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又云‘浩歌畅饮’,‘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东坡御风骑气,下笔真神仙语。此等鄙俚猥俗之词,殆是教坊倡优所为,虽东坡灶下老婢亦不作此语,而顾称誉若此,岂果端叔之言邪?”《老学庵笔记》卷九:“东坡先生在中山作《戚氏》乐府词最得意。幕客李端叔跋三百四十余字,叙述甚备,欲刻石传后,为定武盛事,会谪去,不果。今乃不载集中,至有立论排诋,以为非公作者,识真之难如此哉!”

为您推荐

以字定贬地

以字定贬地 : 传说苏轼、苏辙、黄庭坚被贬谪时,章惇根据他们的字分别确定贬地,苏轼字子瞻,“儋”“瞻”相近,贬儋州;苏辙字子由,“雷”下有“田”字,贬雷州;黄庭坚字鲁直,“宜”与“直”近,贬宜州。有些术士又据此推..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苏辙追和张方平遗诗 : 张方平在四川任官,对苏氏父子极为赏识,后来官守南都,曾招苏辙为幕僚。元丰年间,苏氏兄弟被贬,张方平凄然不乐,作一诗相赠。张方平死后十年,苏辙重读他的赠诗,百感交集,追和一诗以示纪念。洪迈《..

苏轼作诗求真实

苏轼作诗求真实 : 何智甫在英州建造一座石桥,请苏轼作诗以记,苏轼作四言诗一首,共五十六句。因诗中有“我来与公,同载而出”等语,苏轼没有立即把诗送与何智甫,却借口未到桥所,不能落笔,何智甫即陪苏轼同行到桥,于是“..

苏轼与刘安世

苏轼还宅

苏轼还宅 : 苏轼在阳羡(今江苏宜兴),以仅有的五百缗钱买了一座房宅。选定迁居日期后的一个晚上,他散步到一村落,听见一老妇人哭声极哀,原来老妇人的儿子把百年旧居卖掉,故而伤心哭泣,而卖掉的旧居正是苏轼以五百缗购..

士人崇尚苏轼文章

士人崇尚苏轼文章 : 宣和年间,朝廷严禁苏轼文字。一士人私自携苏轼文集出城,被抓到官府。有关官员见文集后有士人所作之诗,寄托了对苏轼的深沉哀思和无限崇仰,心有所感,私下放了这个士人。南宋以后,士人更是崇尚苏轼..

延迟试期待苏辙

延迟试期待苏辙 :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宋朝科目考试原在八月中旬。苏轼、苏辙参试的那一年,苏辙在试前忽然得病,眼看不能应试。韩琦闻知,即上奏,谓这次考试以苏氏兄弟最有声望,其中若有一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