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渔父 : 《楚辞》篇名。汉王逸题为屈原作。宋洪兴祖认为“《卜居》、《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非实录(《楚辞补注》)。此篇以诗人与渔父的问答表明自己的格高志洁。渔父劝诗人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诗人则说明自己志趣高远,宁肯投水自沉也不能玷污清白。屈原行吟泽畔的憔悴,渔父“莞尔而笑”和“鼓枻而去”的神态动作都写得生动传神。这种假托人物问答的表现手法,发展成后世辞赋的重要特征。语言上趋于散文化。明蒋翚谓此篇“结语冷甚!有月照寒潭、雨侵疏竹之致”(《楚辞集注》明蒋之翘评校本)。清崔述以为乃后人所假托(《观书余论七则》)。

为您推荐

九辩

九辩 : 《楚辞》篇名。战国楚宋玉作。汉王逸认为是宋玉悯惜其师屈原忠而放逐而作(《楚辞章句》)。明焦竑《焦氏笔乘》、清牟庭相《楚辞述芳》、近人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则皆以为当为屈原所作,而无确证..

楚辞集注

楚辞集注 : 《楚辞》注本。宋朱熹著。八卷。前五卷收屈原所作二十五篇,统称“离骚”。后三卷录宋玉诸人所作十六篇,统称“续离骚”。篇前各立解题,多从王逸之说。正文各分章段,大抵四句为断。先校文字异同,音..

招隐士

招隐士 : 《楚辞》篇名。题淮南小山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此为仅存的一篇。对其主旨,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系“悯伤屈原”,“以彰其志”。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以为此作“为..

七谏

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 : 楚辞研究著作。汉王逸著。十七卷。前十六卷注屈原至刘向作品,第十七卷注王逸自作《九思》。各篇前皆有序,《离骚》、《天问》有后序,以揭示篇旨命意。厘定章句,逐句注释,详于训诂,言多有据。所注皆..

楚辞学

楚辞学 : 对楚辞(包括屈原、宋玉等作品)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自汉代开始的楚辞研究,内容大体包括:楚辞的产生与楚国历史及社会背景,楚辞的命名及其构成,楚辞与楚风俗及神话,楚辞与先秦历史及诸子思想,楚辞..

大招

大招 : 《楚辞》篇名。汉王逸《楚辞章句》:“《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朱熹以其语“平淡醇古,意亦深靖闲远,不为词人墨客浮夸艳逸之态”,断为景差为招屈原之魂而作(《楚辞集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