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士

招隐士 : 《楚辞》篇名。题淮南小山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此为仅存的一篇。对其主旨,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系“悯伤屈原”,“以彰其志”。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以为此作“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通过对隐士所居深山环境幽深、险恶的渲染,发出“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召唤,表露了对隐居高士的钦敬。结构精巧,一气呵成,为后代所推崇。王夫之称其“绍《楚辞》之余韵,非他辞赋之比”(《楚辞通释》)。清刘熙载《艺概》亦谓:“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后来难并矣。惟奇倔一境,虽亦《诗》《骚》之变,而尚有可广。此淮南《招隐士》所以作与?”

为您推荐

楚辞集注

楚辞集注 : 《楚辞》注本。宋朱熹著。八卷。前五卷收屈原所作二十五篇,统称“离骚”。后三卷录宋玉诸人所作十六篇,统称“续离骚”。篇前各立解题,多从王逸之说。正文各分章段,大抵四句为断。先校文字异同,音..

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 : 楚辞研究著作。汉王逸著。十七卷。前十六卷注屈原至刘向作品,第十七卷注王逸自作《九思》。各篇前皆有序,《离骚》、《天问》有后序,以揭示篇旨命意。厘定章句,逐句注释,详于训诂,言多有据。所注皆..

楚辞学

楚辞学 : 对楚辞(包括屈原、宋玉等作品)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自汉代开始的楚辞研究,内容大体包括:楚辞的产生与楚国历史及社会背景,楚辞的命名及其构成,楚辞与楚风俗及神话,楚辞与先秦历史及诸子思想,楚辞..

楚辞补注

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 : 《楚辞》注本。明清之际王夫之著。十四卷。前七卷录屈原之作,后七卷录宋玉诸人之作。篇目依王逸《章句》而删去《七谏》以下五篇,增入江淹《山中楚辞》、《爱远山》和他本人的《九昭》,共四十四篇..

周易

周易 : 亦称《易经》,简称《易》。占筮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为周人所作(另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全书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象、卦名、卦..

盘庚

盘庚 : 散文篇名。见《尚书·商书》。《书序》谓:“盘庚五迁,将治毫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认为是盘庚时人作。《史记·殷本纪》则云:“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