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

大招 : 《楚辞》篇名。汉王逸《楚辞章句》:“《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朱熹以其语“平淡醇古,意亦深靖闲远,不为词人墨客浮夸艳逸之态”,断为景差为招屈原之魂而作(《楚辞集注》)。清林云铭认为是屈原招怀王之辞(《楚辞灯》)。均无确据。其内容形式略同于《招魂》,今人游国恩即以为系后人模仿《招魂》而作(《屈原作品介绍》)。通篇基本是四言形式,隔句句尾用“只”作语助。竭力渲染四方之可怕,家乡之美好,劝魂魄归来安享,万勿他去。其中对居止、饮食、游戏、女乐、陈设极力铺张,亦类《招魂》。朱熹认为“其于天道之诎伸动静,盖若粗识其端倪,于国体时政,又颇知其所先后,要为近于儒者穷理经世之学”(《楚辞集注》)。清蒋骥认为“《大招》所以招君,故其辞简重尔雅;《招魂》所以自招,则悲愤发为谐谩,不妨穷工极态。故为不检之言以自嘲。盖立言之体各殊耳”(《山带阁注楚辞》)。

为您推荐

楚辞集注

楚辞集注 : 《楚辞》注本。宋朱熹著。八卷。前五卷收屈原所作二十五篇,统称“离骚”。后三卷录宋玉诸人所作十六篇,统称“续离骚”。篇前各立解题,多从王逸之说。正文各分章段,大抵四句为断。先校文字异同,音..

招隐士

招隐士 : 《楚辞》篇名。题淮南小山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此为仅存的一篇。对其主旨,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系“悯伤屈原”,“以彰其志”。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以为此作“为..

七谏

七谏 : 《楚辞》篇名。汉东方朔作。由《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谬谏》七篇组成。记述屈原自初被流放到自沉的悲愤、哀怨的痛苦和不忘朝廷,讽劝国君的情感。实际却是作..

楚辞章句

楚辞学

楚辞学 : 对楚辞(包括屈原、宋玉等作品)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自汉代开始的楚辞研究,内容大体包括:楚辞的产生与楚国历史及社会背景,楚辞的命名及其构成,楚辞与楚风俗及神话,楚辞与先秦历史及诸子思想,楚辞..

楚辞补注

楚辞补注 : 《楚辞》注本。宋洪兴祖著。十七卷。旨在补王逸《章句》之所未备。先列原注于前,补注于后,逐条疏通证明。先校订原文,及王逸注文。如《离骚》“曰黄昏以为期”二句,据王逸无注,且《九章·抽思》重..

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 : 《楚辞》注本。明清之际王夫之著。十四卷。前七卷录屈原之作,后七卷录宋玉诸人之作。篇目依王逸《章句》而删去《七谏》以下五篇,增入江淹《山中楚辞》、《爱远山》和他本人的《九昭》,共四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