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 : 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如重视德行对于文化(包括文学)修养的决定作用,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既重视六艺之文,立为“四教”之一,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又反对“巧言令色”(《学而》),要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辞达而已矣”(《卫灵公》),以求“尽善尽美”(《八佾》)等,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都有规范作用。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阳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著名言论,更具开创性理论价值。由于其论文以儒家道德礼义为准,强调无邪归正,极力排斥“郑声”,直接影响了以后“发乎情,止乎礼义”以及“温柔敦厚”诗教的形成。成为正统保守文学观的理论基础。本书汉代有今文《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后两者已佚。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混合各本遗存编集而成。注本以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见重于时,何“解”邢“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有《四部备要》本)。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亦为研究《论语》的重要著作。今人杨伯峻有《论语译注》,由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为您推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散文篇名。见《论语·先进》。题目为后人所加。记孔子四弟子侍坐,孔子问志。时在晚年。子路性刚勇,志在军旅,其言奔放直捷。冉与公西性谦退,志在政事,其言含蓄婉转。曾晳性和平,志在..

孟子

孟子 : 儒家著作。战国孟轲及其门人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谓孟子游说齐、宋、滕、魏等诸侯国君,不成,乃“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书中亦有孟子卒后门人所述。孟..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 散文著作。旧题先秦晏婴著,实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晏婴事迹辑成。今本共八篇,二百十五章。每章以晏子为中心,记述一事。内容多以晏子或犯颜直谏,或婉言讽喻,表现了作为国家重臣辅弼君主的思想。对统..

荀子

伯乐荐九方皋

伯乐荐九方皋 : 散文篇名。见《列子·说符》。题目为后人所加。记秦穆公问伯乐相马之术谁能继承,伯乐舍其子而荐友人九方皋。九方皋求马三月后,返报穆公得“牝而黄”之马。穆公派人视马乃“牡而骊”,不悦。于..

胠箧

胠箧 : 散文篇名。见《庄子·外篇》。胠,撬开;箧,小竹箱。主要阐述绝圣弃智之观点。首以日常生活中防盗之事落笔,新奇突兀,由此推及社会、政治问题,将圣、智之伟大与助盗为虐之恶行相联系生发,极力阐述仁义圣..

庄子

庄子 : 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道家著作。战国时庄周及其门人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西晋时已散佚。今传晋郭象注本凡三十三篇,分内(七)、外(十五)、杂(十一)三篇。其中内篇一般认为乃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