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荐九方皋

伯乐荐九方皋 : 散文篇名。见《列子·说符》。题目为后人所加。记秦穆公问伯乐相马之术谁能继承,伯乐舍其子而荐友人九方皋。九方皋求马三月后,返报穆公得“牝而黄”之马。穆公派人视马乃“牡而骊”,不悦。于是伯乐劝解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且其术远不止于相马而已。待穆公亲见马后,果然为“天下之马”。文旨在于说明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应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真正认识其本质。写伯乐的极力荐举和穆公之不识真才,从正反两方面衬托九方皋之高明。故事生动形象,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后亦成为荐举人才的著名典故。故晋张湛评篇末乃“言皋之此术岂止于相马而已,神明所得,必有贵于相马者”(《列子注》)。

为您推荐

孟子

孟子 : 儒家著作。战国孟轲及其门人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谓孟子游说齐、宋、滕、魏等诸侯国君,不成,乃“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书中亦有孟子卒后门人所述。孟..

荀子

荀子 : 亦称《荀卿新书》、《孙卿子》。儒家著作。战国荀况著。刘向《别录》作《孙卿子》三十二篇,《隋书·经籍志》作《孙卿子》十二卷。今本乃唐杨倞所注,改名《荀子》,分二十卷,共三十二篇。其中多数篇章为..

劝学

劝学 : 散文篇名。见《荀子》。论述人的才能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出要把“礼”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一代胜过一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我国古代最早对于学习的目的、意义、作..

左传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 亦名《吕览》。杂家著作。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三千编成。“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十六卷。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一百六十篇。因..

韩非子

韩非子 : 法家著作。先秦韩非著,并加入他人有关论述编成。据《汉书·艺文志》载,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作者反对复古、主张变革,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法,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提倡..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