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 亦名《吕览》。杂家著作。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三千编成。“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十六卷。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一百六十篇。因书出众手,各记所闻,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类。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亦取墨、法、名、农、阴阳等诸家学说,总结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之成果,为秦统一天下服务。所涉虽广,但大旨仍如汉高诱《吕氏春秋·序》曰:“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书中保存有许多古代失传的思想史资料。全书体例一致,结构完整,常以议论发端,再以事实及比喻为例证,最后回复立论。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说理极富逻辑性。有《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流传至今。注释本高诱《吕氏春秋注》,有《经训堂丛书》本。通行有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为您推荐

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文公归国接位后,封赏随从出亡之臣,独介之推不争利禄,与其母“隐而死”。重点描写介之推与其母之对话。先向其母说明文公能回国即位..

晋公子重耳出亡

范蠡佐勾践灭吴

范蠡佐勾践灭吴 : 散文篇名。见《国语·越语下》。题目为后人所加。记述越之贤臣范蠡辅佐勾践灭亡吴国之事。初,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劝,贸然伐吴,不胜,只得向吴妥协求和,自己亦与范蠡入吴为臣仆。三年而返。勾..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 散文篇名。见《左传·隐公元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郑武公妻姜氏偏爱次子共叔段,支持他推翻长子郑庄公。双方矛盾渐剧,庄公初不动声色,至叔段发动叛乱时,才一举..

国语

国语 :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主要为记言,故名《国语》。二十一卷。分《周语》三卷、《晋语》九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