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 :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主要为记言,故名《国语》。二十一卷。分《周语》三卷、《晋语》九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记事起于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67年),迄于赵、韩、魏灭智伯(前453年),记载了约五百年的春秋史。司马迁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太史公自序》)。他和班固皆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然据近人考证,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约编定于战国。又有人以《左传》、《国语》为同一作者,而《左传》乃传《春秋》之书,故又称之为《春秋外传》。此说虽不恰当,但说明了两书之密切关系,可相互参证。内容多与《左传》重复,又往往详略互异。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然不乏精采篇章,如《勾践灭吴》、《召公谏厉王弭谤》等,故事生动,人物刻画也较成功,“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尤为至理名言。记言之文亦有风趣绝佳者,如《晋语》记姜氏与子犯谋醉重耳一段,语颇幽默传神。较早注本有三国吴韦昭作《国语解》,保存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古注。清洪亮吉有《国语韦昭注疏》。近人徐元诰作有《国语集解》。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国语》点校本。

为您推荐

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文公归国接位后,封赏随从出亡之臣,独介之推不争利禄,与其母“隐而死”。重点描写介之推与其母之对话。先向其母说明文公能回国即位..

晋公子重耳出亡

范蠡佐勾践灭吴

范蠡佐勾践灭吴 : 散文篇名。见《国语·越语下》。题目为后人所加。记述越之贤臣范蠡辅佐勾践灭亡吴国之事。初,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劝,贸然伐吴,不胜,只得向吴妥协求和,自己亦与范蠡入吴为臣仆。三年而返。勾..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 散文篇名。见《左传·隐公元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郑武公妻姜氏偏爱次子共叔段,支持他推翻长子郑庄公。双方矛盾渐剧,庄公初不动声色,至叔段发动叛乱时,才一举..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 : 散文篇名。见《战国策·秦策》。题目为后人所加。叙秦惠王欲称霸建立“王业”。秦臣司马错同张仪就向外扩张这一战略问题发生论争。张仪力主“攻韩劫天子”、“争天下之市朝”。司马错则认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