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韩非子 : 法家著作。先秦韩非著,并加入他人有关论述编成。据《汉书·艺文志》载,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作者反对复古、主张变革,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法,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提倡君主集权,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认为文章亦要以“功用”为目的。其说理文风格独特,思想锐利,文字冷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说理常先提论据,再论证,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如《五蠹》即为范例。其论辩往往通过冷静的分析来进行,对不同意见,总用“或曰”客观地列出几种说法来说理,如《难一》至《难四》诸篇。又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进退失据。运用寓言故事来增强形象性和说服力,已臻挥洒自如的境地,如“郢书燕说”(《外储说左上》)、“守株待兔”(《五蠹》)等,已成为众人熟知的成语典故。注释本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另有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出版。

为您推荐

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 亦名《吕览》。杂家著作。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三千编成。“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十六卷。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一百六十篇。因..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

介之推不言禄

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出亡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重耳长达十九年之流亡生活及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夺取政权之经过。晋国内乱,重耳被迫出亡,流亡途中受到各国不同礼遇。卫成公..

五蠹

五蠹 : 散文篇名。见《韩非子》。主要抨击当时无益于耕种的五种人,即儒生(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权贵者)和商工之民,斥其为对社会有害的“五蠹”。阐述治国须根据时代变迁而取顺应..

范蠡佐勾践灭吴

范蠡佐勾践灭吴 : 散文篇名。见《国语·越语下》。题目为后人所加。记述越之贤臣范蠡辅佐勾践灭亡吴国之事。初,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劝,贸然伐吴,不胜,只得向吴妥协求和,自己亦与范蠡入吴为臣仆。三年而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