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

五蠹 : 散文篇名。见《韩非子》。主要抨击当时无益于耕种的五种人,即儒生(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权贵者)和商工之民,斥其为对社会有害的“五蠹”。阐述治国须根据时代变迁而取顺应社会发展之措施,劝说人主“以法治为教”,“以吏为师”,以勤耕之民、力战之士为贵而养之,以“五蠹”之民为贱而除之。反映了韩非主张变革,反对复古,提倡法治的观点。全篇文笔犀利,逻辑严谨,而又波澜壮阔。文中运用宋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尖锐嘲笑了墨守成规,痴想不劳而获的蠢人形象,尤显风趣生动。后人评其文为“胸中如万斛泉涌,滚滚不竭,而纵横变化,无中生有,愈出愈奇”(袁了凡《韩子迂评》)。

为您推荐

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 亦名《吕览》。杂家著作。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三千编成。“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十六卷。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一百六十篇。因..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晋、楚为争霸而在城濮交战。晋在战前促成晋、齐、秦三国联盟,又离间楚与盟国曹、卫之关系。临战时晋文公虚心纳谏,上下团结;而楚方君..

介之推不言禄

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出亡 : 散文篇名。见《左传·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重耳长达十九年之流亡生活及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夺取政权之经过。晋国内乱,重耳被迫出亡,流亡途中受到各国不同礼遇。卫成公..

范蠡佐勾践灭吴

范蠡佐勾践灭吴 : 散文篇名。见《国语·越语下》。题目为后人所加。记述越之贤臣范蠡辅佐勾践灭亡吴国之事。初,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劝,贸然伐吴,不胜,只得向吴妥协求和,自己亦与范蠡入吴为臣仆。三年而返。勾..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 散文篇名。见《左传·隐公元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郑武公妻姜氏偏爱次子共叔段,支持他推翻长子郑庄公。双方矛盾渐剧,庄公初不动声色,至叔段发动叛乱时,才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