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 : 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道家著作。战国时庄周及其门人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西晋时已散佚。今传晋郭象注本凡三十三篇,分内(七)、外(十五)、杂(十一)三篇。其中内篇一般认为乃其自作,外、杂篇出于后学之手。其内容虽在于宣传道家思想,却有极高文学价值。它“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运用大量生动的寓言故事与形象比喻将玄冥的天道描绘得可感可知,又充满丰富的想像与抒情意味。另外包含丰富的文论见解,如主张“灭文章,散五彩”(《胠箧》);不取言辞辩说,以为“大辩不言”(《齐物论》)。倡“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以为“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向往一种非人为的自然美。至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论风格,则是对文学创作浪漫特征的首次揭示。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论形成明显区别,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现存以晋郭象注本为最早,有明邹之峰刻本、胡氏世德堂大字本、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宋大字本等。清末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另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为您推荐

孟子

孟子 : 儒家著作。战国孟轲及其门人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谓孟子游说齐、宋、滕、魏等诸侯国君,不成,乃“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书中亦有孟子卒后门人所述。孟..

荀子

荀子 : 亦称《荀卿新书》、《孙卿子》。儒家著作。战国荀况著。刘向《别录》作《孙卿子》三十二篇,《隋书·经籍志》作《孙卿子》十二卷。今本乃唐杨倞所注,改名《荀子》,分二十卷,共三十二篇。其中多数篇章为..

伯乐荐九方皋

伯乐荐九方皋 : 散文篇名。见《列子·说符》。题目为后人所加。记秦穆公问伯乐相马之术谁能继承,伯乐舍其子而荐友人九方皋。九方皋求马三月后,返报穆公得“牝而黄”之马。穆公派人视马乃“牡而骊”,不悦。于..

胠箧

养生主

养生主 : 散文篇名。见《庄子·内篇》。讲述养生之道。首段揭示全篇主旨,即“缘督(顺守中道)以为经”。随之用三则寓言生发。首则“庖丁解牛”说明处世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此为养生之核心。次则..

劝学

劝学 : 散文篇名。见《荀子》。论述人的才能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出要把“礼”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一代胜过一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我国古代最早对于学习的目的、意义、作..

左传

左传 :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亦称《左氏春秋》。配合《春秋》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鲁人左丘明所作;近人则以为非一人一时之作,于战国初编定成书。《春秋》仅是简括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