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依托型教学 :
B.莫汉(B.Mohan)在《语言与内容》一书中指出,将语言与学科内容分离的学习使语言失去了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语言交际缺乏目的性和真实性。美国学者D.M.布林顿(D.M.Brinton)等人系统地阐述了CBI教学理论。布林顿指出,CBI教学通过具体的主题或内容来学习语言,教学重点从学习语言转移到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大体把目的语看作是学习专题或专业内容的工具,而不再是学习的直接对象”。美国学者M.梅特(M.Met)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CBI教师要在内容知识、语言和内容的教学方法、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过程、教材和评估等方面作准备。同时根据语言和内容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将CBI区分为内容驱动型和语言驱动型,指出在CBI连续体中,既有完全以内容为驱动的沉浸式学习,也有主要以语言为中心,使用内容来进行语言训练的语言课堂。半沉浸式学习、保护式教学、辅助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都属于CBI连续体。
英国学者J.C.理查德(J.C.Richards)和T.S.罗杰斯(T.S.Rodgers)则针对不同语言环境、语言水平和教学目标,对保护式教学、辅助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这3种CBI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描述。①保护式内容教学,主要是由学科教师用第二语言向学生教授学科内容,适用于高等院校或科研学术单位,有中等或以上语言能力的学生。②辅助式内容教学,是语言课程和学科教学的结合,该模式由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完成。语言课程和学科课程都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互相补充,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学科专业教师负责教授学科内容的教学,而语言教师利用学科内容,为语言教学提供语境,并提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处理在内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主题式内容教学,是在语言课堂中增加学科内容的一种方式,可以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课程选择一些能满足学生学术或认知需要的主题,首先以阅读形式呈现,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为听、说等语言学习活动提供基础,主题内容和相关词汇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再现,学生在综合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写作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题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为各种语言技能的教授、训练和应用服务。
CBI教学模式中,学生以目的语为媒介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且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对新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应用目的语完成内容学习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