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语言)

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语言):

音韵问题讨论之一。关于《切韵》性质的研究和讨论是涉及汉语史研究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从唐代到清代乾嘉学派以前,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是不是“吴音”的问题上。主要代表人物如唐代李涪《刊误》以晚唐洛阳音与《切韵》音比较,认为《切韵》是吴音,与中州音不合;而苏鹗《苏氏演义》则指出陆法言本代北鲜卑族子孙,非吴郡人,《切韵》研究正声,不取方言乡音。(2)从清代乾嘉学派到章炳麟时期,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分韵的问题上。戴震认为《切韵》是“有意求其密,用意太过,强生轻重”;陈澧则认为陆法言分二百零六韵,“非好为繁密也,当时之音实有分别也”;章炳麟认为《切韵》“兼有古今方国之音,非并时同地得有声势二百六种也”。(3)高本汉以后至今,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第一,《切韵》是单一音系还是综合音系,即《切韵》是不是一时一地方音的记录。第二,如果《切韵》是综合音系,那末它有没有一个基础音系,基础音系是什么?第三,《切韵》与现代方言之间的关系如何?关于第一个问题,除了高本汉、周法高等人认为《切韵》代表了隋唐时代的长安方音,而持单一音系的观点以外,其他学者大都持综合音系的观点(近年来,周法高也已放弃了早年的长安音说)。关于第二个问题,分歧甚多。王力认为《切韵》并不能代表隋代首都长安的实际语音,它只代表一种文字语言的语音系统,这个系统是参照了古音和方音来规定的。罗常培认为《切韵》音系是各地方音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是当时的某一地方有分别,或是从前的某一时代有分别的语音,《切韵》就从分不从合。陈寅恪认为《切韵》的标准音是东晋南渡以前洛阳京畿的旧音系统,并综合了诸家师授和各地方音。王显、邵荣芬认为《切韵》是以洛阳音为基础的活方言音系,同时吸收了金陵话的特点。何九盈认为《切韵》以读书音为基础,同时折衷帝都、方俗、古今之音,具有人为的杂凑性。周祖谟认为《切韵》具有严整的体系,是一部具有正音意义的韵书,其音系基础是公元六世纪南北士人通用的文学语言,即书音系统。关于第三个问题,高本汉和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切韵》是现代各地方言的母语;美国普林斯顿学派则完全否定《切韵》与现代各地方言的关系,主张构拟各地古方言,以与《切韵》比较;潘悟云则认为《切韵》是一种中心语言、文学语言,在历史上它不断地向边缘语言、地方方言扩散影响,并留下了不同的历史层次,因此《切韵》与各地方音既有对应关系,又有非对应之处,而且距离中心语言越远的地方方言,其对应关系就越少,非对应关系就越多。到目前为止,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各家尚未得出一致的认识。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于新的材料的发现。

为您推荐

描写语言学引论

出版时间:1993-09 描写语言学引论 : 美国莱曼 (Winfred P.Lehmann,1916~ )著。1972年由纽约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描写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的某一具体语言的语音特点、语法、词汇进..

语言地理类型学

出版时间:1993-09 语言地理类型学 : 日本桥本万太郎(1932~)著。1978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本书作者是国际著名语言学家。在本书中,他反对把在印欧语研究中曾获得成功的比较语言学作为研究一切语言的灵丹妙药,批评..

普通语言学教程

出版时间:1993-09 普通语言学教程 : 瑞士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著。作者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晚年曾在日内瓦大学讲授语言学。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作者手稿整理成此书。作者在..

语言理论导论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出版时间:1993-09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 美国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著。作者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著名的人类学家。此书是他的主要著作。全书11章,内容有:什么是语言、语言的成分..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出版时间:1993-09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 法国梅耶(Antoine Meillet,1866~1932)著。作者是著名历史比较语言学家,1924年应挪威比较文化研究所之邀赴奥斯陆做语言学专题演讲,后将讲稿整理成此书。全书共10章,..

语言论

出版时间:1993-09 语言论 : 美国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著。作者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此书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出发,把语言看成一系列的刺激——反应过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