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文艺”的提出与衰落 : 从50年代初开始,台湾实施“战时紧急戒严令”。在文艺领域也相继建立和出版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团体和刊物,并由孙陵在他主办的 《民族副刊》上首先提出以反共为内容的 “战斗文艺” 口号。它是50年代占据台湾文坛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战斗文艺”在诗歌领域里,表现为 “战斗诗”的流行,代表性诗人是孙陵、葛贤宁和上官予等,孙陵的《保卫大台湾歌》则是这方面最早出现的代表作品。“战斗文艺”中影响面较大,持续时期较长的是小说; 从50年代初开始,一些由大陆去台的文化人、作家、以及国民党军中文职人员,相继发表了一些反共内容的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姜贵的《旋风》和《重阳》、王蓝的《蓝与黑》等。《旋风》被认为是“一部研究共产主义的书”。这类小说有些是言情题材加反共内容,另一些则直接涉笔政治生活,表现为明显的反共目的。“战斗文艺”是50年代台湾动荡局面和不安心理的变相逃避与麻醉剂,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文学为“逃避文学”和“麻醉文学”。“战斗文艺”下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有八股气和公式化,因此台湾评论界也称它为“反共八股”。随着政局演变和反共文学的衰退,“战斗文艺”到60年代渐趋衰微,走向没落。
《战斗的年代》:柯尤木·吐尔迪着。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维吾尔文版。50万字。3卷。描写新疆塔克拉玛干边缘莎车河畔扎拉甫番村的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新疆解放前后反抗压迫、争取解放、走上农业合作化康庄大道的历程..
战斗的村民 : 朝鲜中篇小说。千世峰著。写于1952年。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李爱英译。千世峰(,1915— ),朝鲜小说家,出生于咸镜南道高原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5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还有短篇小说..
《战斗的一生》:副名:回忆应修人烈士。曾岚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1982年版。6.5万字。叙述烈士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他离家去上海当学徒,参加“五卅”运动,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中共中央..
前进中的战斗 : 描写苏联社会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加·尼古拉耶娃著。1957年连载于苏联《十月》杂志第3—7期。其中的部分片断曾由郭家申选译成中文,发表于《春风译丛》1982年第3期上。加·叶·尼古拉耶娃(Галин..
《像铁人那样战斗》: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工交办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第一集),1978年11月版(第二集)版。15万字。报告文学集。第一集描写开滦煤矿劳动英雄侯战友、峰峰矿务局劳动英雄秦守智、海港女劳动模范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