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文学的兴起 : 它诞生于60年代初期的台湾文坛。由于这种文学创作思潮,带有浓郁的乡愁色彩,人们往往把它看作乡愁文学的一个部分; 在创作方法上,因为这些作家大多属于现代主义,人们也把它看作是现代派创作的范畴。这种文学思潮主要反映在旅美台湾作家的作品里。它描写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艰辛历程,以及屡受挫折后的迷惘和失落情绪。60年代的留学生文学,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留学生的切身问题: 学业、工作、恋爱,以及来自故国和异邦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个人的苦闷和彷徨,包括种族歧视等现实情况。进入70年代以来,作品的视野有所开拓,不再局限于个人种种遭遇的描写。而从异国生活的体验出发,探索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异同等较为深层的思考。在留学生文学创作上,最先出现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是於梨华,她被誉为台湾“留学生文学的鼻祖”; 她的作品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和《傅家的儿女们》,以浓郁的乡愁情绪和民族感情,反映海外游子“寻根”的迷惘和归“根”的渴求。丛甦的作品反映了留学生异国生涯的失落情绪和矛盾心理,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感情。张系国、白先勇则是“第三代留美作家的中坚”,他们作品中的民族意识和传统写实手法更为明显。80年代以来的留学生文学,更多地转向对整个民族大业和祖国命运的探索。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刊(10)》:杜淑贞等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4月版。17.7万字。收辑1990年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27篇。小说有杜淑贞的《十二岁的故事》、海笑的《那年我十六岁》等3篇;故事有石·..
《蒙古族儿童口头文学选编》:舍·宝音涛克涛夫等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蒙古文版。74万字。2册。上册收入摇篮曲、绕口令、谜语、儿歌、儿童诗、斗智词、三句格言、游戏词、好来宝、格言、谚语、训词、祝词、赞..
《1979—1989上海儿童文学选》: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月版。53.3万字。收辑110位作家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童话、寓言、诗、科学文艺、剧本,低幼文学等。分为7辑,各辑..
《新时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少年儿童文学会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3月版。25万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21篇,是中国作协湖北分会评选出的“湖北省1980-1985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获奖..
《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精选》:王泉根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7月版。58万字。收录从20世纪初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16位作家的130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梁启超、黄遵宪、沈心工、孙毓修等中国现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