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花 : 散文。许达然作。初载台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版的散文集《人行道》。作者从与卖烤番薯的独臂老人的一段对话写起,在东南海岸东河乡,番薯绿叶陪着浅紫淡白的花给鹹冷的冬风摇晃,宛如向土地鞠躬。看来这些花叶已习惯在不稳定中生长绽放,自在摇曳,不矫揉婀娜,拒绝落到沙上乱舞。风侮不倒它们朴素的美丽,挽不走它们清淡的香气。只有番薯花叶仍默默忍耐:一些沙受不了,随风飘散,露出番薯。番薯诸般形状: 人头、狗嘴、牛脚、猪尾。不管象什么,人都利用。切成块,削成签,磨成粉,酿成酒; 做羹,做粿,做饼,做肉圆,做蚵仔煎,我们看着沉默土地生长的沉默根茎,想着,不再沉默了。番薯早已台湾化了。它适应这土地,喜爱这土地,形状像这土地,连性格都像这土地上的人民:皮薄却什么都可忍受,生在沙土,茎茎蔓延,节节生根;长在干旱,为了活下去,根就入土更深。然而再深入都被挖去吃。散文谱写了一曲番薯花的颂歌:它的根深入土地,它的茎让人们吃,它默默忍耐、奉献,充满牺牲精神,但又是不声不响、毫不张扬的。番薯花象征着种地耕耘收获的农民,象征着一切朴实的劳动者。作品的主题同乡土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乡土感情。为人称道的作者散文意象的繁复,于此足证。
出版时间:1989-10 土壤的歌 : 诗。辛郁作。初刊于1966年8月号《幼狮文艺》176期辛郁在1956年加入纪弦的“现代派”。在五、六十年代诗风“西化”的台湾诗坛上,他以入世思想关注人的存在,创作了一批富有人道主义..
出版时间:1989-10 十月 : 诗。周梦蝶作。写于1960年。收入1965年文星书店版《还魂草》第二辑《红与黑》。这辑诗共13首,最初发表于《创世纪》诗刊。13首诗皆以月份作诗题,蕴含着时间与生命的多种象征。叶嘉莹在..
出版时间:1989-10 十二星象练习曲 : 诗。叶珊作。写于1970年,收入1971年志文出版社版《传说》,后作为《天干地支》一诗的后半部收入1976年四季出版公司出版的杨牧(叶珊1972年改笔名为杨牧)散文集《年轮》之第一..
出版时间:1989-10 属于诗人的 : 散文。钟梅音作。收入台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1月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1辑。记得我八岁那年的中秋,曾听外祖母说,有福之人在夜半起来会看见“月华”——“满天五颜六色..
出版时间:1989-10 十五·月蚀 : 诗。林焕彰作。初载1969年1月出版的 《创世纪》第29期,后收入由纪弦、洛夫、张默等编的《创世纪诗选》(1984年尔雅出版社) 。林焕彰在60年代步入台湾诗坛,并以新诗反映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