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岁 : 诗。杨唤作。收入1964年光启出版社版《杨唤诗集》。全诗3节11行。该诗是写诗人24岁时的感受和际遇。诗人也恰是这一年死于非命; 所以,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挽诗。诗中浓郁的悲剧情调是诗人短暂一生的集中写照。在台湾《新文艺》 发表的《杨唤遗简》中,诗人这样写道: “忧郁和寂寞,从童年纠缠我直到现在,是以我的日子里,很少有绚丽璀璨的颜色,不是深灰就是苍白。我要的是蔷薇和玫瑰,但毒刺的荆棘又偏偏向我投掷过来。”襁褓中失去母爱,在社会上受到冷遇,这些都在他心中积下了深深的忧郁。这种积郁在该诗的对比照应中,表露得尤其淋漓。诗的首节,诗人极尽想象之能事,连续运用比喻,将24岁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白色小马般的年龄。/绿发的树般的年龄。”两句活化了这个青春妙龄的特色: 纯情英俊、生气蓬勃。接下去,依旧用比喻方式,抒写出24岁应该像果实一样在微笑中收获成熟的才华,应该像海燕一样大展宏图,追求理想。这是诗人在青春妙龄中怀有的美好憧憬和报效社会的志向。第二节,以 “可是啊”三字转折切入现实。现实饲小马以“有毒的荆刺”,施绿树以“无情的斧斤”;现实递给果实的是“昆虫的口器”,射向海燕的是“锐利的弓箭”。最后,诗以两个重复句式结束: “Y·H!你在哪里?” “Y·H”是杨唤名字的英文缩写,面对际遇的痛苦,杨唤向自我内心发出了沉重而迷惘的呼唤。在单调重复的呼声中,洋溢着诗人沧桑之感、悲凄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真意切,具有不事雕琢的朴实之美。是50年代初台湾诗坛难得的佳作。
出版时间:1989-10 土壤的歌 : 诗。辛郁作。初刊于1966年8月号《幼狮文艺》176期辛郁在1956年加入纪弦的“现代派”。在五、六十年代诗风“西化”的台湾诗坛上,他以入世思想关注人的存在,创作了一批富有人道主义..
出版时间:1989-10 十月 : 诗。周梦蝶作。写于1960年。收入1965年文星书店版《还魂草》第二辑《红与黑》。这辑诗共13首,最初发表于《创世纪》诗刊。13首诗皆以月份作诗题,蕴含着时间与生命的多种象征。叶嘉莹在..
出版时间:1989-10 十二星象练习曲 : 诗。叶珊作。写于1970年,收入1971年志文出版社版《传说》,后作为《天干地支》一诗的后半部收入1976年四季出版公司出版的杨牧(叶珊1972年改笔名为杨牧)散文集《年轮》之第一..
出版时间:1989-10 六十自寿 : 诗。纪弦作。写于1972年,收入1974年现代诗社版《槟榔树·戊集》。纪弦虽是现代派诗人,但他的许多诗篇对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切入感和敏锐的批判意识,有的漠视世俗,有的自我嘲弄,而..
出版时间:1989-10 长颈鹿 : 诗。商禽作。写于1959年,初刊于同年7月的《创世纪》第12期,后收入1969年十月出版社版《梦或者黎明》。这是一首散文诗,由两个诗段构成。商禽是台湾诗坛公认的超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