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兴趣结构 : 新闻写作学术语。指按心理反馈效应及兴趣持续规律为标准安排材料的消息结构样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尽量吸引读者注意并使其饶有兴趣地一口气读完消息为出发点。它与“‘倒金字塔’结构” 的最显著区别是既有吸引力强的导语,但,又不把最精彩动人的、最重要的材料置于篇首,而是根据需要与可能,尽量延后这些材料安排的次序。
“延缓兴趣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者,指凡具有前述效果者,均可纳入 “广义延缓兴趣结构”,含 “狭义延缓兴趣结构”、“悬念结构”、“积累兴趣结构” 等 (参看各条目)。
“狭义的延缓兴趣结构”,通常被直接而简洁地称为 “延缓兴趣结构”。其要点是: (一) 有一个能唤起读者兴趣的导语,以使读者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一开始就有兴趣阅读该消息; (二) 在新闻主体中开始安排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与参与心理的较精彩的或重要的材料。但,仍要注意这类材料勿在主体开始便一次 “抛” 净,而要逐步、逐段地、巧妙而又合理地依次安排,以期产生使读者越读越想读的心理反馈效果,即尽量较持久地延缓读者阅读兴趣; (三) 最精彩、最关键、最重要的材料做为“新闻文眼”要在最恰当而非最后的段落或部位出现,以把读者的兴趣及情绪推向高潮,从而接受了新闻所蕴含的多重信息,也潜移默化地领悟并接受了新闻的主旨及其导向,产生最佳阅读效果; (四)无论是广义“延缓兴趣结构”,还是狭义“延缓兴趣结构”,其题材都有着严格的选择性。该结构必须用于适合其特点之题材,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弄巧成拙,效果则适得其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