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阅读法

游记阅读法:

散文阅读法之一。

指根据游记的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法。游记是一种记载和铺叙游览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既可以描绘山川风物、古迹名胜,又可记叙风土人情、经济政治,还可以介绍历史地理、科学文化,取材广泛,行文活泼,笔调生动。

阅读一般散文的方法适用于阅读游记。但游记“记游”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游踪。

游踪是指作品中记叙的具体游程。记叙游踪的推进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是游记散文的传统写法。

阅读时首先要注意哪些句子是总揽全貌,哪些是分承描绘,如何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介绍景物的;其次要把握观察的方位、角度,作者的立脚点是什么,观察点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移步换形,将景物全貌呈现于读者之前的。(2)鉴赏风貌。

风貌是指访游对象的风物状貌。阅读时掌握风貌即是掌握景物特征。(3)把握游感。游感是指游记中作者反映的情绪与感想。

这常是作者的点睛之笔,理解游感是阅读游记的要点。一方面要理解作者记游的首要任务是给自然景物以艺术的再现;另一方面,由于游记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只有附丽在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上,才能收到曲传其意、感人至深的效果,因而这类散文多用缘情铺景或即景抒情两种手法创作“意境”,阅读中要注意分析作者的艺术手法,鉴赏其“意境”。游记散文还有一种情况,名曰记游,实质在于通过记游说理议论。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便是这种游记的典型代表。

有人称此为“变体游记”,它用的是“借景议理”或“因景及理”的写法。总之,游记散文往往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因景出理,托物以言情言志,正是这景、情、理三者的自然融合,这种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统一,才形成了游记散文的意境,而在阅读中只有深入体味它的意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

为您推荐

社会—文学—阅读

社会—文学—阅读 : 接受美学理论著作。M·瑙曼著。发表于1976年。M·瑙曼(Manfred Naumann,1925— ),民主德国文艺理论家,195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3年晋升教授,1984年任民主德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全书共6章,约..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 关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著作。W.伊瑟尔著。1978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W. 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 ),德国文艺理论家,康士坦茨学派奠基人之一。60年代在海德堡、康士坦茨大学任教,70年代以后在美..

《文学阅读的多维视野》

《文学阅读的多维视野》:林树明着。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12万字。从读者接受理论入手,在社会、历史、哲学、心理学与符号学的广阔背景中,对文学的各个方面加以阐述。铺陈不同时代阅读理论的变迁,有深层理论的开拓,..

《阅读和欣赏》

《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

《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广播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1年至1990年版。120万字。10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和欣赏》节目广播稿的选集。前3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第四集起由中..

《儿童游戏书,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诱使他们阅读》

出版时间:1992-08 《儿童游戏书,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诱使他们阅读》 : “J. G.”的作品, 试图通过娱乐、体贴吸引儿童阅读的最早的书之一。该书1694年由伦敦的一位约翰·哈里斯出版;迄今不知他与19世纪初的那位与..

阅读模式

出版时间:1992-08 阅读模式 : 指读者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作出的反应方式,在经历多次阅读之后逐渐凝定为固有的模式。可以分为个人的阅读模式和社会的阅读模式。个人的阅读模式指作为现实中的读者由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