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传播者决定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专业权威性。“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 欢迎来到文学网!
上限效果: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观点是:人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
传播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敲警钟”有双重功效:(1)它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
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and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
强大效果论:美国学者沃纳·赛弗林与小詹姆斯·坦卡特对传播的实际效果及其发展的趋势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联邦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一纽曼在她的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一书中明确地阐发了这一假设。她认..
适度效果论:传播效果研究理论之一,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沃纳·赛弗林和小詹姆斯·坦卡特在70年代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进行综合考察后提出。这些研究包括:创新扩散论,使用与满足论。确定议程论,文化规范论、信息寻求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