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有法:【长短有法】“长”与“短”相对,用以概括事物状态的一对范畴。
这里用以说明文句的长与短,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
宋陈骙《文则》:“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檀弓》文句,长短有法,不可增损,其类是哉。
”绘画艺术中的形象创造,也不能违反长短合度的法则。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五卷引顾恺之云:“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书法艺术中字的形状体势也需长短合度,方见其美。
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字之形势……“”,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
此乃大忌,可不慎欲!”唐张怀璀《论用笔十法》也说:“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
”艺术表现上的长短法则,以哲学上的自然法则为基础。
《庄子》云:“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索,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咸阳,迷下蔡。
”都以长知合度、自然为美。
为您推荐
都似旧时熟识:【都似旧时熟识】说明文学家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使读者似相识。
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宜和遗事》具载三十六人姓名,可见三十六人是实有,只是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知都是作书人凭空造谎出来..
远近相应:【远近相应】说明诗歌创作中的构思想象和艺术表现,应是由远而近,远与近交相呼应。
明谢榛《四溪诗话》卷四:“诗贵远而近。
然思不可偏,偏则不能无弊。
陆士衡《文赋》日:‘其始也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
想象:【想象】思考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
《列子·汤问》,“善哉1善!子之听,忠想象犹吾心也。
”《楚辞·远游》:“思归故以想象兮。
”晋谢灵运《登江中孤的诗》,“想象昆山姿,缅越区中缘。
”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具有重要..
疏密合度:【疏密合度】指书法艺术中结构字的间架体势,应力求疏朗与稠密都符合一定的法度,即适宜为妙,宋董迪《薛稷杂碑》,“书贵得法,然以点画论法者,皆蔽于书者也。
求法者当在体用备处,一法不亡,浓纤健决,各当其意,然后结字不..
点实相成,有无互立:【点实相成,有无互立】说明艺术形象中虚的部分与实的部分,即无象无形的部分与有物有质的部分,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清叶燮《原诗》内编下:“如《玄元皇帝庙作》‘碧瓦初寒外’句,逐字论之,言乎外,与内..
疏欲风神,密欲老气:【疏欲风神,密欲老气】说明书法艺术中字体间架结构疏朗与结密的审美意义。
宋《读书谱·疏密》:“书以疏欲风神。
密欲老气。
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四点,‘盘’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