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相应:【远近相应】说明诗歌创作中的构思想象和艺术表现,应是由远而近,远与近交相呼应。
明谢榛《四溪诗话》卷四:“诗贵远而近。
然思不可偏,偏则不能无弊。
陆士衡《文赋》日:‘其始也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此但写冥搜之状尔。
唐刘昭禹诗云:‘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
’此作祖于士衡,尤知远近相应之法。
凡静室紫诗,心神渺然,西游天竺国,仍归上党昭觉寺,此所谓‘远而近’之法也。
若经天竺,又向扶桑,此远而又远,终何归宿?或造语艰深奇涩,殊不可解,抑樊宗师之类歌?”所谓“冥搜”,即进行艺术想象。
清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评语,“*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写到将至时,便且住。
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
再迤運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
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遇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日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警然亲见,’《红楼梦》之作,全书都用此法。
”这段论述中的引文,见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