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

瓶花:【瓶花】插在瓶中的花,园林艺术之一。
明歲宏道在《瓶史·宜称》中对瓶中插花这门艺术有自己的见解;“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瓶忌两对,忌一律,急成行列,忌以绳束缚。
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整不伦,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博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齐哉?”(《袁中郎全集》卷三)也就是说,瓶花要在参差中见整齐,只要意态天然,不必枝叶相当,红白相配。
这种重视花的意态精神的观点,明显地受到前人的影响,宋代邵雍说:“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车精神,精神人莫造。
”(《伊川击壤集》卷十一《善赏花吟》)瓶花最吸引人的主要是花之“精神”,而不是外表。
瓶中插花看似容易,实则艰难。
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二《瓶花》:“堂供必高瓶大被,方快人意。
忌繁杂如缚,忌花瘦于瓶,忌香烟灯煤燃触,忌油手拈舜,忌井水贮瓶,味咸不宜于花,忌以插花水入口。
梅花秋海棠二种,其海尤甚。
冬月入硫黄于瓶中,则不冻。
”瓶花需婴的空间小,也不需太多的物力、人力,但是,如果不讲究插花的艺术,就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为您推荐

透光镜

透光镜:【透光镜】一种面向日光,能使背面文字及图案随反光映照到对面墙上的古镜,为铜铸艺术品。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世有透光镜,镜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镜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獎上,了了分明。 人..

明墨

明墨:【明墨】清代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占地五千余亩,有景一百五十余处,木石桥梁一百多座,还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等建筑,总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其规模,其景境,其造园艺术都是空前的,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

种愈静别泉愈

种愈静别泉愈:【种愈静别泉愈】欣赏园林美景时的一种审美体验,即审美主体在欣贯客观对象时需保持在最佳状态,才有可能进入最美的欣赏境界。 明袁中道《珂雷斋文集·爽籁亭记》中写出他贯泉时的经验:“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

金像

观漂之,率之功大

观漂之,率之功大:【观漂之,率之功大】观看瀑布的娱乐,赖于飞泉亭的协助,说明欣赏者要与对象确立审美关系,那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和大自然平衡和谐的状态。 清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九《峡江寺..

以象为教

以象为教:【以象为教】说明雕塑等艺术皆寓情理于形象,以形象教化人。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内编一《易教下》中说,“至于丈六金身,庄严色相,以至天堂清明,地狱阴惨,天女散花,夜叉披发,种种诡幻,非人所见,儒者斥..

以文论山

以文论山:【以文论山】以做文的方法来论述山的特征、韵味。 清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九《游武夷山记》,“余学古文者也。 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峭;无复笔,故新,无敏笔,故道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