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墨

明墨:【明墨】清代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占地五千余亩,有景一百五十余处,木石桥梁一百多座,还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等建筑,总面积达十六万平方米,其规模,其景境,其造园艺术都是空前的,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弘历《圆明园记》自称道,“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
”出:“略仿其意,就天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惠山园八景诗序》)。
这种“仿”,不是照搬,而是舍其形似,圆明园仿建江南园林,但弘历指取其神似,即取其意境、意趣,这其实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因此,圆明园就地势低洼、多水泉的天然之势,以水构景,使得水面回环襟绕,曲折婉蜒,将整个园林连成一个整体。
圆明园里堆山,不求奇险峭拔,但求连绵起伏、曲折有致,有山穷水复,蜂回路转的意趣,真是“直把江湖与沧海,并教缩入一壶中”(戴启文《圆明园词》)。
弘历将园内四十处风景,以四字题名,大书于原上挂起来。
上的题字有颂扬,也有述景,加上弘历《御制诗序》的描绘,更有助于人们对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色的理解。
如“万方安利”殿,弘历《御制诗序》这样描绘:“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
每高秋月夜,流瀣澄空,圆灵在镵。
”这是幽居的好处所。
“山高水长”则取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小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的四字名景,既颂扬人的德性高尚,也是在述景:“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
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
”再如“曲院风荷”,《御制诗序》这样解释:“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
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
”对于“平湖秋月”,《御制诗序》云:“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桥,以通步履。
湖可数十顷。
每秋深月皎,激滟波光,接天无际。
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对于“武陵春色”,《御制诗序》这样描述:“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
山桃无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耐烘霞,莫可名状。
”圆明园早被焚成变城,但这些额上的文字及《御制诗序》的描述,则可让我们对圆明园的布局、构景及造困手法有更多的了解。

为您推荐

透光镜

透光镜:【透光镜】一种面向日光,能使背面文字及图案随反光映照到对面墙上的古镜,为铜铸艺术品。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世有透光镜,镜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镜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獎上,了了分明。 人..

金像

金像:【金像】用锅液铸成的人像。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丈六金像于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连顺(按:指)问之,白:‘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铝减臂胛,像乃相称。 ’时人服其精思。 ”这里揭示出雕塑艺术所追求的..

观漂之,率之功大

观漂之,率之功大:【观漂之,率之功大】观看瀑布的娱乐,赖于飞泉亭的协助,说明欣赏者要与对象确立审美关系,那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和大自然平衡和谐的状态。 清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九《峡江寺..

以象为教

以文论山

以文论山:【以文论山】以做文的方法来论述山的特征、韵味。 清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九《游武夷山记》,“余学古文者也。 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峭;无复笔,故新,无敏笔,故道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

陶逸

陶逸:【陶逸】陶,有多种意思,除了指瓦器或作瓦器外,也有炎炽之意。 《居汉书·张衡传》:“憩炎天之所陶”《集韵》说:“塑,土象物也,”可此可见,陶塑就是一种在埏土象物的基础上进行烧制的雕塑艺术。 或者说,陶塑是以陶土为材料..

铸风

铸风:【铸风】熔铜液浇制凤凰的审美创造。 《汉书》:“建章宫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丈。 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阶玉为之。 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 ”又《三辅旧事》,“(建章)官门北起园阙,高二十五丈,上..